张宏玲和她的家庭教育系列图书
责任编辑:admin 来源:未知 发布时间:2016-12-28 10:40 浏览次数:
提及家庭教育和社区教育,张宏玲绝对是个绕不开的名字。作为实战派教育专家,她既有学术根基,又有教育实践与管理经验,更历经多年科研探索与深化,融合自己独有的“为人父母经”,所以在家庭教育领域有着难以取代的地位。近日,她继《音乐滋养》、《守护孩子一生的幸福》著作之后,受海淀教委之约再推新作《梦开始的地方》,从而形成家庭教育图书系列,涵盖幼儿、小学、中学阶段孩子的音乐滋养、如何做有效能的父母以及青少年生涯规划多个层面,逐步深入,形成全方位立体式的家庭教育指导,全套书既有教育规律的剖析,又有生动案例的解读,对家长朋友很有指导意义。今天,我们有幸听她讲述教育“始于零岁,伴随一生”的奇妙体验,领略教育智慧“源于生活、融于四季”的无穷魅力。
张宏玲北京大光华管理学院EMBA,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家书院研究员,为明教育集团研究院院长,中国社区家庭教育模式探索与实践者。
家庭教育源于生活 融于四季
记 者:您这一套丛书,从幼儿小学到中学,系统的给家长和孩子提出科学的指导。那么,贯穿这三本书的思想脉络是什么?
张宏玲:这三本书的确是贯穿了幼儿、小学、中学三个年龄阶段的家庭亲子关系不同的特点、主要面对的问题和适宜的解决方式。这些的出发点都是基于2000年我负责社区教育与学校教育这样一个全新的主题创业板块过程中,边创业边实践,边整理了“始于零岁伴随一生”的社区教育完整体系脉络。
确定这个模式以后,我们把人的成长进行了阶段性划分,有幼儿阶段、幼小衔接阶段以及中学面临的升学阶段。十六年里,我参与了北大附中实体学校(为明教育集团)的筹备、管理以及所有为明幼教的幼儿园从无到有的创建。社区教育和家庭教育的想法和课程架构经过实践实施,然后不断梳理提升,就形成了整个三本书的两个脉络,一是儿童发展阶段的不同特点,应对的就是不同家长与孩子一起成长学习中的各种家庭教育方式。二是将大教育家夸美纽斯“源于生活融于四季”的理论落实到幼儿的音乐教育上,落实到小学阶段的效能父母课程中,落实到中学生阶段的生涯规划中。
这些年,看到一批批孩子成长起来,深切的感受到孩子的教育就仿佛是一年的四季,又更多的融于家庭生活和孩子们在校的学习生活中。幼儿阶段主要以游戏为主,家长通过音乐来滋养孩子的心灵。在七岁孩子步入小学的认知方式过程中,家长需要管理自己的情绪,需要开放倾听,需要鼓励有方。到了中学阶段,更多的我们希望能够家长在有限帮助内给孩子更多的是温暖。所以这几本书可以说是效能父母的幼儿版、小学版和中学版,最终落脚点都是家庭的亲子关系的建立、沟通和提升。
教你艺术教育 用音乐滋养儿童心灵
记 者:首先说说这册针对幼儿的《音乐滋养》系列光盘,您是本着怎样的标准和考虑,去选择音乐的呢?
张宏玲:我从小学习音乐热爱音乐,长大后音乐的梦也落地转化给孩子们身上。早在我们创办为明幼教的实体幼儿园时,就构设了艺术与科学融合的课程,希望在儿童幼小的心灵里把教育的艺术性与艺术本体的滋养集合在一起。我们不仅开设了一般意义幼儿园的歌唱包括舞蹈等技能性课程,更注重在儿童心灵深处从小用古典音乐去滋养他们。在浩如烟海的古典音乐之林,我们选取了中央音乐学院基于儿童认知发展水平而梳理出的一些考级曲目,逐步在幼儿园进行小部分教学。
经过这十几年探索实践,《音乐滋养》的初始创意渐渐形成了整体架构,然后根据幼儿阶段对音乐的认知特点,我们又对音乐曲目进行编排,通过有效的课程实施范式,比如“聪明的耳朵明亮的眼睛”“创意在线”“分享讨论”等,让这些标准课程范式规范起来,使得老师教学有了抓手,进而和孩子心灵之间架起了桥梁。
之后又经三到四轮的不断优化,最后才形成《音乐滋养》。人体天生就是一个节奏器,儿童对音乐认识到操作性学习就是律动;而到中班以后逐渐认识音乐从何而来,由此推出器乐篇;到了大班他的社会性丰富,对于中西方的节日,我们就匹配了特定的古典音乐与之主题相呼应。这样就形成律动篇、器乐篇、节日篇以及下篇的滋养和分享的赏析篇,在儿童不同的认知水平上辅之以不同曲目的长短,就实现了儿童音乐滋养的逐步深化。
再具体一点说,春天是生发的季节,莫扎特的奏鸣曲无疑就是对这时期孩子的脑启发、脑潜能开发是最好的。而夏季肖邦的夜曲柔中带刚,可以让孩子内心对旋律的认知达到极致。当秋天来临,就变成了施特劳斯家族的圆舞曲,能给孩子的节奏感以经典长久的记忆。冬日来临,我多数配以巴赫的复调音乐,因为在中西方音乐过程中,复调音乐更有助于孩子形成对和声、和弦以及交响乐的认知基础。如此,音乐与教育丝丝入扣的完美匹配,相辅相成。
教你做效能父母 守护孩子一生的幸福
记 者:在《守护孩子一生的幸福》一书中,您系统生动地给家长提供了一套家庭教育策略,那么您个人又是如何与孩子相处,体现了书中的哪些教育智慧呢?
张宏玲:说到自己孩子的教育,我的女儿叫王思琪,这三本书全是和她一起成长起来的。从她六岁开始弹钢琴,八年间我们共同成长,对音乐的认知,包括效能父母的情绪管理、沟通方式的运用等等,都是在实际磨合中总结出来的。当孩子琴弹不好的时候,当反复导致烦躁的时候,如何用这些情绪理论来开解自己,后来都体现在了书中。
《守护孩子一生的幸福》这本书源于2002年我去台北做心理学参访。当时对我最大的启发就是他们心理学的实用化和生活的链接,让我顿感自己从师大到师大,从教育系毕业到心理学老师确实有点本本主义。真的心理学一定要和生活实际,和人们生活品质相结合。所以回来后,我开始把美国戈登的效能父母理念,真正落实到不同学段家长的实际中,坚持做家庭教育的导师。
譬如春天的观察篇,03年女儿上初中,正是青春期反叛的阶段,我会认真的观察和判断,从而很好地度过了那个阶段。这使得我强烈地意识到,做一个家长、一个教师,其实就像蒙台梭利在一百年前说的那样,教育的根蒂就在于观察观察再观察。夏日来临时,一定是家长要反思自己的情绪,不要把你的情绪强加给孩子。当秋天来临,就要牢记鼓励有方,在心理学意义上,鼓励和表扬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作为父母,孩子的行为满足了要求,所以表扬;而孩子从原点起步到1.5所做出的努力得到了你的肯定,并支持他继续前行,这叫鼓励有方。所以当秋天来临的时候,我们作为每一个成人对孩子更多的是看到他自身的努力,而不是满足了你的外在的要求或者是一种特别的链接的一种世俗的要求。 当冬日来临,就要变革惩罚放下控制。孩子是你生命的延续,但你们又是两个独立的个体,所以要强化两个平等个体之间的约定,共同成长。
理论来源于现实,在整本书的写作中,我都是紧密结合亲身经历和见闻。譬如很多人说张老师你的孩子这么优秀,多让你省心啊!其实,没有省心的孩子,没有不操心的父母,关键是用什么样的方法来教育。从《守护孩子一生的幸福》这本书的七十五个例子,都是我多年和孩子之间、我周边所带动的家长、我所带动的心理工作坊里的家长和孩子之间的真实的故事。
所以这本《守护孩子一生的幸福》,其中的机理就是春天的观察、夏季的反思、秋季的鼓励、冬日的效能,仍然是源于生活,融于四季的家庭亲子教育观念。在家庭教育的关键有效期内,教会家长调整自我情绪,建立开放式的倾听,分清问题的所有权,孩子的问题你倾听,你的问题你表达,然后随之复议、鼓励,放下控制,更多的和孩子共同成长。
教你生涯规划 寻找梦开始的地方
记 者:《梦开始的地方》这本书是集中体现对青少年生涯规划的指导,写作初衷是什么,书的架构和亮点又是怎样的?
张宏玲:《梦想开始的地方》这本书更与女儿在中学特别是在高中阶段的成长直接相关。在她高二分文理班的时候,他爸是医生,我是老师,当然爸爸希望她读医学,我则希望她做教师。但她自己很有主见,花了几百块钱参加了北大附中组织到北大方正所做的职业测试。回来给我看了一下,是霍兰德一个职业兴趣为主的测试,科学详实,对此我非常支持。而且她也确实如测试结果那样以社会性的人文学科为主要的志趣方向和能力倾向。
恰在此时,北京海淀教委鉴于音乐滋养和效能父母课题成果和影响力,便把青少年职业规划的课题也一并交给我,希望我能把家庭教育做成一个系列化的教研项目。于是,我就想到,一定要把中学阶段的家庭亲子教育关系,直接指向孩子即将升学以后,升学是一个门槛,走向社会融入世界才是孩子真正的成长中、生活中很重要的问题。
于是水到渠成的就有了《梦想开始的地方》。在春之寻梦篇,主要就是教会孩子把自己的兴趣找准了,未来想做什么、能做什么找准了,这才是寻梦的开始。通过二十多个大学、研究生包括毕业工作十年的哥哥姐姐们讲述高中阶段是如何树立梦想,商讨自己的未来职业规划,从而挖掘自己比较持久的长效学习动力,这些孩子们欣然接受了我的采访,纷纷表示这么多年没有人问过他们在高中时怎么想的,正好借这个机会把自己成长经历中一些好的想法或者走过的心理路程告诉给弟弟妹妹们。青少年阶段最重要的影响他人是同伴,特别是与他处于相同的阶段,但稍长一些的学长的影响。我女儿成长过程中,就受到很多学姐的良好影响。
在夏之探索篇,我们主要依据美国霍兰德职业兴趣测试的机理,把六个象限的职业方向经过有效转化,更多的融入中学生活中,形成可以参照的量表,让孩子们真正发现自己是管理型的、社会型的、企业型的、艺术型的、科学型的,从而增加了青少年对自我的认知和自信心的确认。
秋天实质上指的孩子在这时期要面对行动意识、时间管理意识、情绪管理等问题。中学阶段,青少年有时想的多,做不踏实,而且做不持久;小胜会高估自己,小挫败又会低估自己,这种情绪的不稳定会是中学生的特点。所以我们希望能够在起航的动态中,通过行动来校正孩子们那些不可避免但是应尽快扭转的行为中的小偏差。
冬之暖阳篇,用时下一个比较生动的描述叫“青春期的孩子遇到了更年期的父母”,高考升学压力和父母背负的社会压力交织在一起,本身就极易带来很多矛盾,所以我们更该克制内心的急躁,使自己像一米阳光般把温暖照进孩子心灵,而不能再像对待小学生一样帮他做决定。
结 语:
蒙台梭利有句话说得好:“听过的忘记了,看到的知道了,只有经过的才真正理解”。张宏玲这三本书中有跟孩子共同成长的感悟,有多年教育工作的提炼,更有基于科学分析的梳理和深化。所以已经推出就广受好评,许多孩子读得入迷,爱不释手,测出今后职业方向后学习也有了目标和动力,家长们更表示,青春期的孩子不太容易听进父母和老师的忠告,需要人生导师的引领,认真阅读这本书犹如遇见了人生导师……
此外,众多知名教育专家也强烈推荐:
并非每个家庭都懂得生活和教育的哲理,甚至并不是所有的关注教育的人都遵守这些基本规律。你如果想知道这其中的道理和经验,这本书可以为你提供丰富的教育案例。
——康健 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原北大附中校长
宏玲根据多年实践经验用心整理及主编的这本书上,希望为人父母以及准备为人父母者都能用心读一读。
——郭华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本书为青少年和他们的家长提供了有益的帮助。主编张宏玲既精通教育理论和实践,又擅长组织的运营和管理,尽显其站在社会发展的角度谈教育的特色和优势。
——张志学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教授 行为科学研究中心主任
这是一本写给中学生及其家长“劝学向善”的书。见贤思齐,书里有优秀青年的成长故事;慎思明辨,书里有职业规划的科研成果;身体力行,书里有对青少年及其家长的善意提醒。
——孔繁敏 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副教授 博士生导师
扫描二维码即可购书
全书抢购活动现已火热展开,以学校为单位进行团购,还可邀请本书作者亲临现场开展专题讲座!
焦点新闻网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未知)等(非焦点新闻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以下联系方式进行沟通:联系电话:15922557075(加微信请注明具体事宜)QQ:1579130097 邮箱:1579130097 @qq.com
如未与焦点新闻网本部进行有效沟通的事宜,本网将视同为未曾提前联系,并不能给予答复、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