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好,欢迎来到焦点新闻网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网站地图 联系投稿
  • 您现在的位置: 焦点新闻网 > 财经 > 列表

    贝瑞基因的无创产前筛查4张“拓疆牌”

    责任编辑:admin  来源:中国网  发布时间:2017-08-29 17:12  浏览次数:

    无创产前筛查,正成为基因测序行业的热争之地。

    领先一步的贝瑞基因(注:原称贝瑞和康,于8月25日完成更名),在7年前锁定赛道之际,也未曾预料到这个分支领域的发展速度会如此之快。不过,该公司的创始者们确实看到中国无创产前筛查和民众需求之间的巨大鸿沟。

    与大多数基因类公司一样,贝瑞基因的文化基因更多是以技术革新见长,希冀用科技改变生活和关爱生命。唯一的区别在于,贝瑞基因的创始者们难能可贵地意识到,仅仅应用于科研的高通量基因测序在技术上刚好可以填补这一空白。

    一个团队的思维碰撞,就此催生一个价值数十亿的基因测序市场。而后仅用七年时间,成功打造国内首家主营无创产前筛查、市值百亿的基因类上市公司。

    作为NIPT领域的领军企业,贝瑞基因清晰地认识到,全产业链布局无疑是公司夺取话语权的首要考量。以外周血中游离DNA检测为核心技术,完善产品线,覆盖出生缺陷三级预防体系, 似乎一个都不能少。

    产品为王

    “我个人的商业准则是首先要有好产品,同时还得有能力把它卖出去。”北京东北五环外一座4层小楼里,贝瑞基因CEO周代星向健康界描述产业路径选择下的商业逻辑。

    与始终笑眯眯的周代星对话,全程几乎感受不到“商业味儿”,更多的是一位接地气的科学家。“我在研发上面参与比较多,而且我喜欢技术。”如他所言,基因测序目前依旧属于技术产品主导型的一个行业。

    熟谙技术和产品规律的周代星,被业内称为“中国无创检测第一人”。提及这一称号,他特意向健康界解释,自己只是将项目真正落地的第一人,如果从概念的角度看,中国工程院院士夏家辉很早就有这一想法,并一度将其视为致力追求的梦想。再如,现在与贝瑞基因合作颇深的香港中文大学教授卢煜明,早在1997年就提出外周血里有游离DNA存在,而且可以用其检测胎儿异常。

    瓦特并不是发明了蒸汽机,而是推动蒸汽机大规模应用的那个改进者。将概念付诸技术实现,并优化技术使产品落地,进一步规模化应用,是一流企业家的使命。而熟谙先进技术的企业家才是这个社会最先进的生产力。

    “这个行业走下去应该是以产品的模式出现,只是时间的长短而已。”回想创办贝瑞基因初期,周代星坦言,并没有人能够预见7年之后的行业状况。“用什么样的方式比较简单地能把它实现,我们算是付诸行动比较早的一批人。”

    真正促成周代星下决心开发无创产前检测,缘于2007年陪太太做产检的经历。在此之前,周代星的工作跟产前检测并无太多关系。

    作为一名高龄产妇,周代星的太太很担心孩子会出现唐氏综合征。医生的回复却是高龄产妇自动变成高危人群,只能通过超声看颈部透明带的厚度判断是否怀唐氏胎儿。几番折腾后,医生拿着周代星看不懂的图片跟他说应该没什么事,但并不能肯定有几成把握。“普通人很难下判断,即使专业医生的判断准确率也仅在60%-80%之间。”

    从那刻起直到孩子出生的几个月里,周代星和太太度过许多个不眠之夜。作为一个丈夫、一个父亲,强烈的家庭责任感驱使他开始寻求更精确的检测方法。

    与医生谈完话的周代星,回家查阅资料后发现,除了有创的羊水穿刺,其他方法都多少存在缺陷。原因在于,这些方法都不看21号染色体的拷贝数。周代星很受触动,决定亲自研发直接检测染色体拷贝数的技术。

    不过,他很快发现,一个全新技术的研发过程并没有想象中那么简单。没有帮手,没有实验室,没有样本,没有经费,种种残酷现实横亘在眼前。旨在寻求突破,周代星曾尝试找行业内几家企业讨论解决方案,最终无功而返。

    转机终于出现。

    2007年的一天,周代星看到香港中文大学教授卢煜明曾发表在《柳叶刀》杂志的一篇文章,其中谈到母体血浆存在胚胎DNA。他顿时意识到,通过分子诊断技术或可精确检测唐氏综合征,因为正常孩子的21号染色体只有两条,而唐氏综合征患儿则有3条。

    同年,旧金山飞往中国的飞机上,时任Illumina亚太区测序部门销售负责人的周代星在纸上写下一个简单的NIPT数学模型,试图解释如何利用二代高通量测序技术从母体外周血筛查胎儿唐氏综合征。

    时隔4个月,周代星拜访卢煜明,二人畅谈技术路线,并于次年完成NIPT实验室的初步验证,在《美国科学院院报》PNAS上发表《Noninvasive prenatal diagnosis of fetal chromosomal aneuploidy by massively parallel genomic sequencing of DNA in maternal plasma 》。实验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针对14例21-三体及14例正常样本测序,结果100%吻合。这是全球范围内,NIPT在临床上的可行性与可信性首次在实验室得到完美验证。

    “告诉你一个秘密,其实我太太现在都不是很清楚我具体在做什么工作。她只知道我回国创业,和产前检测相关。”周代星的坐姿略向前倾,眼里流露出幸福感。

    由爱驱动并得到家人无条件信任而走上创业之路的周代星愈发笃信,那些始终被坚守的生命法则和不断调整的进化符号被印刻在基因组里,代代相传。而准确诠释这份由30亿对碱基组成的“基因组信息”无疑意义深远。

    基于此,贝瑞基因摸索中逐渐将定位梳理清晰,即通过应用高通量基因测序技术,为临床医学疾病筛查和诊断提供“无创式”整体解决方案。

    健康界获悉,目前全球享受到无创产前筛查的人群有40%在中国大陆。这个数字里很大一部分要归功于贝瑞基因在临床领域的探索。从中国的临床需求发掘开始做起,最终影响到全球无创DNA产前检测技术的推广,贝瑞基因正选择用迭代的产品说话。

    “必须要有非常好的产品,而且充分考虑到患者的利益,在某个应用场景里极具爆发力。”贝瑞基因董事长高扬告诉健康界,未来几年,公司的核心产品依然还是NIPT业务。“这块业务往后看三年,增速仍然很快。”

    模式创新

    现有市场格局中,贝瑞基因凭借先发优势获得40%的市场占有率,也因此被包括华大基因在内的诸多同行视为无创产筛的强劲对手。甚至市场上开始陆续出现“NIPT市场已进入红海”的声音。

    对于这一说法,高扬并不认同。他分析认为,现在整个市场的渗透率仍不到20%,提及“红海”时日尚早。“说实话,在行业早期阶段,市场蛋糕都没有形成。”

    在高扬看来,对基因测序从业者而言,现在真正比拼的是内功,而不是抢市场的本事。沿用这一思路,贝瑞基因内部讨论时会经常思考一个问题:保持行业地位靠什么?第一是持续有新品种推出,第二是持续为客户(主要是医院和一些大型第三方检验所)提供良好的服务。第三是建立基于以上两点的新检验模式。

    实际上,无创产前检测的目的是筛查出疑似阳性人群,如果仅从一家公司的运作考量,到这一步其实已经足够,但对于一个完整规范的医疗行为来说,筛查出的疑似阳性人群必须要有一个完善的诊断网络把她们“接住”,需要确诊是否为阳性,再进行对应治疗。最终目的只有一个:降低新生儿的出生缺陷率。

    要实现这个目标,仅靠贝瑞基因的力量显然不足以支撑。也因此,贝瑞基因从一开始就把视线聚焦到国内现存十余年的产前筛查和产前诊断网络上,并将这一渠道视为开展无创基因检测的真正出路。

    瞄定中国将近两百家产前诊断中心的网络财富,贝瑞基因巧妙地贴身而上,把自身定位为这个网络的一部分,为产前筛查网络提供新的检测技术。

    “在这个网络里面,有大量核心的骨干医院。首先要让我们的产品得到这些医院的认可,从而间接地服务于更广大的社会群体。”高扬道出背后逻辑。

    基因概念股被资本市场炒得火热的当下,整个行业略显浮躁。贝瑞基因积累的资源实力正越来越受到合作方认可。外加在渠道上投入巨大精力,贝瑞基因收获一大批高水准且稳定的合作医疗机构,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和北京协和医院便是范例。

    2010年、2011年,贝瑞基因分别与上述两家医院合作开展412例回顾性临床试验,以及1741例前瞻性临床试验。其中,在中南大学湘雅医院,使用贝瑞基因的产品精确检测出67例染色体非整倍体疾病,包括T21(唐氏综合征)、T18(爱德华综合征)、T13(帕陶综合征)、45X(特纳综合征)和其他染色体非整倍体综合征,复合灵敏度达到100%,特异性达到99.71%。

    “并不是做一个高精尖的技术以致成本上控制不住,为社会上1%的人群进行服务我们不认为是一个有效的转化。”高扬打趣说,如果贝瑞基因的技术每年只能为百来万的人群来用,都觉得有点对不住自己的产品,“还是希望用的人越多越好。”

    创新者的处方

    复盘贝瑞基因至今7年创业史,周代星和高扬默契地选择了相同的关键词:创新。

    高扬的内心里,只有医院用得上的东西,才能真正为老百姓提供服务。“科学原理的创新、技术手段的创新,符合我国目前医疗现状的商业模式创新,这三个层面全都满足的时候,才能做出一个创新性产品,提供创新性服务。”

    周代星对此表示认同,并通俗地解释自己的观点:首先,作为一个创新的项目,肯定是没人做过,有一定的难度;第二,肯定能够解决某个问题,或者说有潜在的可能性解决问题。

    一个产品需要围绕着一个高转化率、高需求率的核心价值来研制,在这样的理念之下,贝瑞基因这几年中不断深入对出生缺陷一、二、三级防控的临床观察,不断加大开发投入,全力把技术转化为临床上可以应用的、经过审批的产品。

    显然,快速把实验室的一个创新技术转化成一个临床可用的产品或服务,也恰是贝瑞基因的核心竞争力所在。服务模式和产品模式并行之下,贝瑞基因正将触角向上下游延伸,围绕基因测序全产业链布局。

    比如,服务模式方面,现阶段国内医院通常没有自己的实验室从事这种业务,要把标本转到医学检验所、合作的共建实验室;而产品模式则是公司把经国家食药监总局批准的测试仪和试剂卖给医院,由医院自己开展业务。

    谈及外界关注较多的“贴牌生产”问题,高扬并无避讳之意。在他看来,首先,贝瑞基因并非纯贴牌生产;其次,这就如同经济学里著名的“一只铅笔”的故事,现代制造业已经发展为多国、多系统、多行业、多部门高度分工协作的产业,贝瑞基因不可能从每一个零部件开始做起,创新的过程即是赋予它全新价值的过程,比如,使它更能满足临床实验室的使用需求。

    “随着我国配套的相关零部件生产企业成长起来,公司会逐渐进行专项采购。其实目前我们已经有一些部件在国内采购了,只要它符合法律法规和CFDA监管要求,能够达到临床的性能。”

    围绕为何布局上游,高扬进一步解释称,除了法律法规的要求,生命科学领域一些全新硬件产品的设计,多是为了科研目的,而不是为临床操作。“我们必须要去了解上中下游的变化,才能够在整个行业往前走的时候,找到最适合贝瑞和康的生态位。”高扬告诉健康界。

    商业心法

    目前基因测序产业链由上游测序仪器与耗材企业、中游服务商、下游生物信息分析企业以及终端消费者构成,大多数企业处在产业链的一端做深耕,全产业链企业较少。贝瑞基因此番登陆二级市场,未来如何谋划产业链深度布局,业内外均高度关注。

    按照贝瑞基因的规划,未来将围绕基因测序全产业链布局完善产品线,覆盖出生缺陷三级预防体系。随着政策逐渐出台,贝瑞基因还将顺应行业发展趋势,进一步构建整套产品和服务体系,涵盖上游(研发与生产基因测序仪、试剂耗材,研发软件和构建基因数据库)、中游(遗传学、肿瘤学两个应用方向的基因检测项目)、下游(面向基因测序应用机构及终端用户)。

    此外,NIPT的高准确性、高灵敏度、高特异性等特点,正将基因测序推向最广泛、最成熟的领域。虽然市场认为其价格下降的速度要快于渗透率提升的速度,整体行业仍有较大发展空间,再由于中国庞大的人群数量,以及目前现有的竞争格局,极高的景气度仍然值得期待。

    很显然,过去一年里,贝瑞基因的上市事件也让细分市场中的企业看到希望。至于未来二级市场是否再次掀起一股“基因测序”上市热潮,暂时未知。

    “很多人问我,你到底吃了多少苦,受了多少罪。其实,我想想这7年过得挺顺利,并没有像商学院讲的那么辛苦。当你心中怀有一个不可取代的梦想时,就放下包袱努力去实现它吧”。两位创始人说,“这也是我们的商业心法。”

    焦点新闻网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未知)等(非焦点新闻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以下联系方式进行沟通:联系电话:15922557075(加微信请注明具体事宜)QQ:1579130097 邮箱:1579130097 @qq.com

    如未与焦点新闻网本部进行有效沟通的事宜,本网将视同为未曾提前联系,并不能给予答复、解决。

    热点新闻News
  • 上一篇:量变沉淀质变 网贷走向合规
  • 下一篇:小诸葛金服:茅台酒已成热门投资理财方式之一
  • 关于我们 投稿联系 投稿说明 免责申明 联系我们 广告服务 招聘信息 网站地图
  • Copyright@2016-2021 Eastyule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焦点新闻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