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封面图片查看周刊全文)
本周,表征市场发展的三项重要指标——除预期收益率外,成交量和市场人气继续呈现小幅上升走势。具体来看,与上周相比,成交指数总量微增190.97点,增幅0.24%;平均预期收益率降低0.21点,降幅2.75%;人气指数总量增加4942.50点,增幅2.73%。值得一提的是,继上周人气指数总量突破历史纪录后,本周人气指数总量增加至186164.85点,再创历史新高。
【大事记】“轰炸”现金贷
由趣店上市引发的行业震荡还在持续,外界在惊诧现金贷高额盈利的同时,超高利率、野蛮催收、滥用个人信息等乱象也令现金贷自诞生伊始就饱受争议。近期,舆论对现金贷掀起新一轮近乎轰炸式的报道,让现金贷再度站上风口浪尖,现金贷监管似乎已是迫在眉睫。
央行有关负责人近日在“2017中国互联网金融论坛”上表示,包括“现金贷”在内的所有金融业务都要纳入监管。
无独有偶。有消息称,监管部门已在过去的一周密集开会研究现金贷业务及其整顿方案,并可能从资金、牌照等多方面严控“现金贷”。
现金贷的“原罪”
现金贷起源于国外发薪日贷款,这类面向蓝领工薪族、高校学生等人群的个人信贷产品,近年来在我国异军突起,成为国内互联网金融领域发展最为迅猛的业务类型之一。但另一方面,超高利率、野蛮催收、滥用个人信息等乱象层出不穷,也为行业健康发展埋下了隐患。
此前就有一家国内现金贷机构负责人感叹,现金贷在中国被玩坏了。
事实上,以趣店为代表的现金贷平台在赚取高额利润的同时,一直被指有高利贷的嫌疑,即年化利率高于国家规定的36%上限。
按照2015年9月1日起施行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如果借贷双方约定利率超过年利率36%,则超过部分的利息应当被认定无效。
今年4月,银监会接连发布的《关于开展“现金贷”业务活动清理整顿工作的通知》、《关于开展“现金贷”业务活动清理整顿工作的补充说明》两份文件也明确提到了36%的利率上限。
因此,就出现了不少现金贷平台为了表明年化利率并没有超过36%的监管红线,将高利率伪装成手续费和服务费,甚至收取“砍头息”(即实际放款金额少于约定放款金额,差额用于提前缴纳利息),从而提高了实际利率。
据新华社报道,现金贷平台“钱站”App上一款名为“先花钱”的产品,以一笔7天期的1000元借款为例:虽然利息只要1.05元,但还要收取信息认证费、风控服务费等总共96.95元,实际到账金额仅为903.05元。这样算下来,其综合借贷年利率竟高达505%。
趣店在招股书中也承认,在2016年的交易当中,大约有59.5%的交易年化收益率高出上限。“如果严格按照36%的上限执行,公司营收大约将会减少3.07亿元,这几乎占到了2016年总营收的21%。”
将获客成本等纳入利息存争议
不过,对于现金贷的高利率,也有多位业内人士认为,高利率只可能处在一个行业的初级阶段,这样吸引更多玩家主动进入,随着监管的介入,利率必然会降低。
点融网创始人郭宇航近日撰文指出,现在很多人指责现金贷的高息,但所谓高息的背后,是居高不下的成本。而且,这些高成本是可以通过监管介入来降低的。
郭宇航进一步表示,监管首先需要明确,什么才是现金贷的利息。现在很多人将利息和费用笼统算作利息,然后将其折算成年化利率。而在他看来,将征信费用、获客成本等算入利息并不合理,至少是存在争议的。
“因为现金贷行业还在发展初期,规模效应还不足以摊薄这些成本。如果将这些费用都算作利息,同时还恪守36%的红线,最终必然将行业逼入地下。”郭宇航解释称。
郭宇航表示,监管对现金贷的合理介入,多重作用会促使现金贷的利率下降。首先,平台有望获得低成本资金,借款成本自然会降低。其次,用户在反复借贷后,优质客户也会脱颖而出,他们有望从平台获得更高额度、更长期限的借款,也自然能享受更低的利率。如果监管要求现金贷平台开放数据,银行也会有机会提供金融产品服务,良性生态或许可以形成。此外,随着市场教育的完成,现金贷头部平台也会脱颖而出,前期投入的征信和获客成本也会被摊薄,进而拉低成本。
持牌经营或是现金贷的最终归宿
针对现金贷引发的争议,央行金融市场司司长纪志宏10月28日在“2017中国互联网金融论坛”上表示,包括“现金贷”在内的所有金融业务都要纳入监管。为防范化解相关风险,央行会同相关部门组织开展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目前整治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纪志宏介绍,下一步将实施穿透式监管,贯彻落实好所有金融业务都要纳入监管的基本要求。
苏宁金融研究院互联网金融中心主任薛洪言近日发文指出,真实的现金贷行业远非看上去那么生机勃勃、健康可持续,相反,高速增长的表象之下的确潜藏着风险。
对于现金贷的风险应对,薛洪言认为,当务之急是控制增量,提高高利率的现金贷平台发展新借款用户的门槛,堵偏门才有更多地人走正门;其次便是对存量问题进行摸底排查,重点关注资金用途风险,扶持场景借款,谨慎对待过度借贷行为,避免粗暴停贷引发风险;风险可控后,最后才是从业机构的准入门槛和金融持牌问题。
郭宇航认为,“终结现金贷乱象的唯一手段,就是让现金贷彻底暴露在阳光下,进行持牌经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