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6日晚间,科创板上市公司天智航(688277.SH)公布了2023年年度业绩快报。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1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 34.41%。与从同时,截至2023年底,天智航总资产也达到了16.48亿元,较当年年初增加17.15%;归属于母公司的所有者权益12.62亿元,较年初增加 20.93%。
对于营收的较大幅度增长,天智航在公告中表示,主要源于公司在骨科手术机器人及配套产品、运营服务等方面持续开拓市场、加强客户资源积累、持续开展新产品新技术的研发,收入实现持续、多元化增长。
天智航此前披露的数据就显示,2023年1月至9月,公司天玑骨科手术机器人累计开展的手术量超过16000例,较上年同期增幅超过70%。截至2023年9月底,公司天玑骨科手术机器人已在180余家医院实现常规临床应用,累计开展手术数量已超5万例,继续占据着国内市场主要份额,市场地位稳固。
不过,2023年天智航仍未能成功扭亏为盈。业绩快报数据显示,2023年公司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亏损1.6亿元,较上年同期相比增加亏损5034.77万元。
不过从公司披露的亏损原因可以发现,2023年天智航曾因实施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确认股份支付费用2437.85万元。另外,根据公司未来十年盈利情况测算可抵扣亏损额,冲减部分以前年度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导致所得税费用较上年同期增加4,791.33万元,同比增长150.57%。如扣除上述损益,则天智航2023年净利润亏损已较上年同期迎来实质性收窄。
近来,国际巨头争相投资人形机器人企业的消息,再次引燃了市场对于机器人产业的关注。而在相关细分产业中,手术机器人成长空间同样广阔。
在市场看来,手术机器人凭借精准、微创、可远程操控等优势,可解决医生、患者、医院端临床痛点,未来有望成为微创手术的常用工具。根据Frost & Sullivan数据,2021年手术机器人全球市场规模超100亿美元,预计到2026年将达325亿美元;国内行业起步较晚,2021年市场规模仅42亿元,随着配置证政策逐步放松以及纳入医保范围增加,未来手术机器人使用渗透率有望提升,预计2026年市场规模将达260亿元。
天智航也在加紧扩大研发投入,此前发布的数据显示,2023年前三季度,天智航累计研发投入也达到9208.11亿元,同比增长14.63%。公司各项研发进展顺利:关节医学图像处理软件已取得第二类医疗器械注册证;TKA(全膝关节置换机器人)已取得第三类医疗器械注册证;THA(全髋关节置换机器人)注册已受理;基于天玑2.0研发的国际版CE认证工作正在推进;新一代骨科手术机器人研发项目已立项;;基于天玑2.0联合强生医疗研发的ViperPrime以及Verse手术工具可视化注册已受理。
“随着同时具备多重功能的一体机新产品上市,公司(天智航)有望持续提升产品竞争力、获取更大市场份额。”国联证券在研报中表示,手术机器人商业化应用依赖大量临床试验的积累、医生操作习惯的认可,因此具有先发优势的企业将保持领先地位。
国联证券同时表示,随着设备不断装机、机器人辅助手术(RAS)渗透率提升,国产品牌未来将以性价比优势抢占国内市场。早期医院配置机器人需考虑临床验证、对学术实力的提升。随着配置门槛降低、RAS纳入医保收费,更多需求来自基层,需要更多考虑商业模式,而国产产品设备和耗材均更具性价比优势,有望以此抢占广阔下沉市场。
焦点新闻网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未知)等(非焦点新闻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以下联系方式进行沟通:联系电话:15922557075(加微信请注明具体事宜)QQ:1579130097 邮箱:1579130097 @qq.com
如未与焦点新闻网本部进行有效沟通的事宜,本网将视同为未曾提前联系,并不能给予答复、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