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公益传递正能量 宜信宜农贷亮相“慈展会”
责任编辑:admin 来源:未知 发布时间:2013-10-09 10:05 浏览次数:
9月21日—23日, 第二届中国公益慈善项目交流展示会(以下简称“第二届慈展会”)在深圳会展中心隆重举办。
本届慈展会由民政部、国务院国资委、全国工商联、广东省人民政府、深圳市人民政府和中国慈善联合会共同主办。超过500家国内外优秀企业、基金会及3000家公益组织参展、10多万专业人士和爱心市民观展,盛况空前。本届慈展会的主题是“慈善,让中国更美丽”,展会按照“政府搭建、社会参与、市场运作、全民共享”的原则,展示了全国慈善公益项目成果,国内外公益慈善领袖、企业泰斗、政府官员、专家学者云集于此,探讨如何学习和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建设符合中国发展特色的慈善公益事业。
作为互联网金融大潮下的实践者,宜信宜农贷以新科技为依托的创新公益模式和金融扶贫理念也获得了与会者的一致好评。宜农贷是宜信公司2009年推出的公益理财助农平台,借助互联网把城市个人爱心出借者的零散资金汇集起来,提供给中西部地区需要资金支持的农村借款人,几千元的资金就能改变贫困农户一生的命运。这种透明,可持续,充分体现互联网精神的公益模式,开创了通过互联网技术补充农村金融服务空缺,从而解决农村贫困问题的尝试。
模式创新,实践宜信公益梦
随着中国公益事业发展,越来越多机构意识到新科技可以给他们传统的运营模式带来重要变革,也有越来越多科技企业把技术力量投入到帮助公益发展中来。新科技推动着中国的公益行业,对慈善模式的也有着重要的影响。在移动互联网时期,宜农贷运用新科技,在慈善事业的创新领域吸引了更多人的关注和探讨。
“宜农贷”平台采用互联网爱心出借助农模式,目前平台的主要服务对象是中国贫困地区的农村妇女。爱心出借人可在“宜农贷网站”浏览借款农户的信息、借款用途、家庭经济情况等,选择想要帮扶的农户并爱心出借。这种模式使公益参与变得直接、透明、高互动。截止目前,宜农贷平台农户还款率100%。
作为一种“可持续扶贫”的创新公益模式,宜农贷突破原有以捐赠方式为主的“输血”式扶贫模式,以借贷方式实现“造血”式扶贫模式。宜农贷相信“穷人有信用,信用有价值”,坚持“借而非捐”的公益模式。
“金融创新最终是为了创造更和谐、美好的社会,宜农贷平台是移动互联网时代宜信推动我国公益慈善事业发展的有益尝试”,宜信宜农贷平台负责人徐秀玲表示,宜农贷激发了社会各界的积极性创造性,它以轻松的形式,使人人参与公益变得触手可及。突出的“社会参与”理论与实践,让“人人可慈善”的理念得到更好诠释和传播。
在社会广大爱心人士的关怀和支持下,宜农贷平台4年累计促成助农金额超5200多万元,102000多名爱心人士通过平台帮扶9000余贫困农户。有力支持了小额信用贷款助农事业在农村蓬勃发展。
践行责任,战略引领公益创新
七年来,宜信正是通过创新的模式和理念,坚持“借而非捐”的公益理念,搭建了公益助农、职业教育和小微企业服务三大平台,通过线上与线下服务相结合的方式,全面支持工农学商的发展,先后帮助数万名贫困农户、大学生、工薪阶层、微小企业主释放信用价值、获得信用资金,实践了普惠信用的理念。
与此同时,宜信也积极参与社会公益领域各类创新平台的项目与实践。9月22日,在慈展会的第二天,中华少年儿童慈善救助基金会(此后简称“儿慈会”)举行童缘联合劝募计划发布会。会上,宜信公司与儿慈会签订了《捐赠协议》,向童缘联合劝募计划下的童缘图书漂流箱和童缘心立方各捐助10万元,支持这2个针对雅安当地儿童的项目开展,活动预计使7个学校的近3000名儿童受益。据悉,联合劝募是国内公益领域新兴的公益资源组织与分配模式,宜信通过此次与儿慈会的签约合作,成为儿慈会联合劝募平台的首批出资方。
作为一家创新型服务业企业,宜信自成立之初,宜信就将企业社会责任上升到企业战略层面,将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经营战略相结合,打造战略型企业社会责任。2013年6月,宜信公司发布了第二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报告围绕信用如何创造和分享的整个价值链展开,阐明了“信用创造共享价值”的核心理念,并充分展现了宜信以信用为载体,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努力。
徐秀玲表示,未来,宜信将秉承‘信用创造共享价值’的责任理念,以独特的商业模式履行企业社会责任的同时,促进中国的诚信文化和诚信环境建设,努力为中国的慈善公益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关于宜信
宜信公司是一家集财富管理、信用风险评估与管理、信用数据整合服务、小额贷款行业投资、小微贷款咨询服务与交易促成、公益理财助农平台服务等业务于一体的综合性现代服务企业。目前已经在100多个城市和20多个农村地区建立起强大的全国协同服务网络,为客户提供全方位、个性化的普惠金融服务与财富管理服务。创建于2006年,总部位于北京。
查询更多信息,请浏览公司网站:www.creditease.com
焦点新闻网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未知)等(非焦点新闻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以下联系方式进行沟通:联系电话:15922557075(加微信请注明具体事宜)QQ:1579130097 邮箱:1579130097 @qq.com
如未与焦点新闻网本部进行有效沟通的事宜,本网将视同为未曾提前联系,并不能给予答复、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