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好,欢迎来到焦点新闻网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网站地图 联系投稿
  • 您现在的位置: 焦点新闻网 > 新闻 > 列表

    穆升凡的文心与情怀

    责任编辑:admin  来源:未知  发布时间:2018-06-25 17:46  浏览次数:
        遵义,一个有故事的地方,遵义很多故事就出自仁怀。自古以来,故事的传承与传播,大都离不开讲故事或写故事的人,本文主人公穆升凡先生,就是一位故事的书写者。

        但穆升凡不止一般意义上的写手,他还是一位研究型学者,涉猎甚广。他在史学方志、红色文化、辞赋族谱,以及诗歌、散文、小说的创作方面都有独到的建树和成果。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仁怀这方充满情韵的土地,养育了穆升凡,养育了以穆升凡为代表的一批思想文化的传承者。纵观穆升凡的研究对象和创作方向,大都是以遵义、仁怀为背景的,很多题材还出自他生于斯长于斯的喜头镇耙梳屯。

        同许多文人一样,穆升凡的心灵深处,是有一湾清冽的潭水的。这湾潭水能够滤去尘世的繁杂与喧嚣,使之保持一脉清澈而纯粹的淡定。透过这份淡定,可以感受到穆升凡温润的乡梓情怀。此非空泛的说辞,他的一系列书名足以为证。譬如:《遵义文化概略》、《遵义文化遗产》、《仁怀科举人物》、《仁怀风云人物》、《仁怀红色文化》、《仁怀故实》、《仁怀移民考》、《符阳杂记》(“符阳”即仁怀别称)。除此之外,他的长篇历史小说《仁怀军事演义》、《穆星天平播》;辞赋杂记《耙梳屯之韵》;民间故事集《穆牛的故事》;散文集《绝对感觉》、《文史拾穗》等等,这些著作从史学、文学,官方、民间各个不同角度延伸开来,为读者洞悉遵义的历史文化,知晓仁怀的风土人情,敞开了一扇窗户。

        遵义山川旖旎,物美人杰。除了厚重的古播文化、灿烂的长征文化、多彩的民族文化,以及独特的三线文化在这里交相辉映,还有印证川黔经贸繁荣的盐津渡口,诞生渔樵耕读沙滩文化的新舟禹门,以及矗立于赤水河畔八百余年的国酒之都茅台古镇…… 可谓文华璀璨,钟灵毓秀。也许,正是有了这片厚实的文化沃土,才使得仁怀的“穆升凡们”得以从容起舞,施展才华。

        穆升凡是幸运的,穆升凡也是艰辛的。他的幸运除了身处文化繁荣的大时代,还有一个风清气正的人文环境。而他的艰辛,则是他数十年来的坚守与忘我。他堪称是一位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贫的文坛跋涉者。我在常常在读穆升凡不同时期的著作的时候,会联想到这些著作形成的背后,会蕴含着作者怎样的艰辛!事实正是这样,为收集史料,核对史实,考察红军仁怀遗址,整理、搜集仁怀地情、人物资料,穆升凡常常是沐风浴雨,风餐露宿,其足迹几乎遍布了仁怀的每一个角落。单是考证红军二渡赤水经过仁怀时的诸多史料,就花去了他两年多的时间。有些考证还十分具体,例如“仁怀建县的日期”,“茅台地名的由来”之类。为弄清仁怀重要人物的籍贯身份、重大事件的来龙去脉,穆升凡还自费前往四川、湖北等省求证。求证的过程,也是求人的过程,不被理解是常事,个中滋味难以言说。对此,穆升凡的回答是:“历史是真实的,绝对来不得半点虚假,作为一名地域文化的探寻者和研究者,必须对所研究的成果负责,只有这样才能无愧于历史。”

        严肃认真的创作态度,体现了穆升凡作为作家的责任和良知。长期以来,他在追求作品艺术品位的同时,更注重作品的长效功能和实用价值,使之经得起历史和时间的检验。他的多部著作,不仅丰富了仁怀乃至遵义的文化库存,还填补了仁怀史学、方志和族谱等诸多空白。这是一个了不起的成就,就连遵义市历史文化研究会原会长、著名学者曾祥铣先生,在谈及穆升凡时亦不吝溢美之词。他说:“穆升凡不仅在仁怀,乃至在遵义,都称得上是一部地域文化的‘活字典’和‘活宝库’,他潜心于地方历史文化、红色文化的探寻、研究和传播,已经到了如痴如醉的境地,近千万字的四十多部著作就是最好的明证。”

        史学家陈垣先生有句名言:“读其书且知其人”。这句话原本针对读史而言的,若引申为通过阅读而认识著述者也有一定道理。比如穆升凡,很多人就是通过他的作品而对他有所认知的,我亦如此。我在阅读穆升凡作品的同时,也在阅读他的思想人品。多少年来,他为自己心灵留出一片瑰丽的天地,那里有白云和绿野,有阳光和花草,他的情、他的爱在其间徜徉、升华,最终定格在了爱祖国、爱家乡的高度上。

        穆升凡的这份挚爱,是通过他的一部部著述来诠释的,不仅他的理论专著对研究、繁荣地方和历史文化意义深远,就连他写喜头镇,写耙梳屯的乡土题材,也洋溢着浪漫主义的唯美色彩。我喜欢读他的“符阳杂记”,读他的“耙梳屯之韵”,读他的“穆牛的故事”。读着读着,就有身临其境感觉:老符阳的古风,耙梳屯的旧韵,勇敢与机智不输阿凡提的穆牛…… 自然、亲切,回味无穷。

        岁易时移,每每提及穆升凡的文章,我就会想许多些精彩的篇目。比如意境恢廓的《仁怀赋》,婉丽别致的《怀阳洞》,风情浓郁的《对山歌》…… 当众多文字集结在一起的时候,带给读者的正是一种沉淀在穆升凡心底的对故土、对家园深深眷恋的文化乡愁。

        是啊,属于穆升凡先生的乡愁,也许就是一支笔,一本书,一杯酒,一生情,一种文心与情怀交织的快意人生吧!(涂万作)
     
     

    焦点新闻网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未知)等(非焦点新闻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以下联系方式进行沟通:联系电话:15922557075(加微信请注明具体事宜)QQ:1579130097 邮箱:1579130097 @qq.com

    如未与焦点新闻网本部进行有效沟通的事宜,本网将视同为未曾提前联系,并不能给予答复、解决。

    热点新闻News
  • 上一篇:为什么越来越多的家长选择故事屋戏剧教育
  • 下一篇:深圳民创基金事业群规模初现
  • 关于我们 投稿联系 投稿说明 免责申明 联系我们 广告服务 招聘信息 网站地图
  • Copyright@2016-2021 Eastyule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焦点新闻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