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好,欢迎来到焦点新闻网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网站地图 联系投稿
  • 您现在的位置: 焦点新闻网 > 新闻 > 列表

    315晚会又来临 两年前曝光人脸、指纹识别漏洞现在怎么样啦?

    责任编辑:admin  来源:未知  发布时间:2019-03-06 11:46  浏览次数:

    一年一度的315晚会就要来临,这一次不知道哪个行业或者企业又将面临“暴雷”。还记的两年前的315晚会吗?指纹、人脸识别这两项特征识别技术被曝出各种安全隐患。

    在今年年初,国家通用电子元器件及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对全国范围内的智能门锁产品进行了一次风险监测,监测结果令人不寒而栗,目前在国内风靡的人脸识别智能门锁存在较高风险,4批次高端产品,不合率100%4批次产品存在的共同问题是无法准确分辨真实的人脸和面部照片的区别。

     

    央视3·15晚会的现场,主持人进行人脸识别实验

    指纹识别、人脸识别安全漏洞令人汗颜

    近些年来,随着生物特征识别技术的不断发展成熟,以人类生物特征进行身份认证的各种智能设备正在逐渐取代原有的各种秘钥,成为人们开启便捷、智慧生活重要手段。

    以目前应用较为普遍的指纹识别、人脸识别为例,无论是各种品牌的手机、智能锁、出入口门禁系统都把集成指纹或者人脸识别作为产品走向高端的重要砝码。

    但指纹识别、人脸识别存在的安全漏洞始终让人觉得如鲠在喉,还记得前段时间,媒体曾曝出一块橘子皮就能秒开手机指纹锁还能转账付款,并且有专业人员只要通过使用一些简单的处理手段,不止其他人可以用指纹解开手机,甚至是橘子皮、桂圆肉、餐巾纸这类物件,也能解开指纹锁。

    另外,在年初国家通用电子元器件及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对智能门锁产品风险监测中,专家通过相机拍摄同一个测试对象面部不同角度的照片,打印出黑白照片,就可以轻松实现开启门锁。

    可见,无论是指纹还是人脸识别都存在致命的漏洞,着实让不少人质疑技术安全性。去年10月底,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发布智能门锁质量安全警示,《警示》明确指出,搭载人脸识别功能的智能门锁安全风险较高,带有指纹识别功能的智能门锁的指纹残留风险较高。

    其实不只是安全问题,据媒体报道,专家经过研究调查发现,由于指纹裸露在皮肤表层,老年人、体力劳动者和癌症患者的指纹很可能因为衰老、磨损以及治疗副作用等因素而发生改变,从而导致指纹无法被识别。同时,指纹识别这种暴露皮肤表层外的生物特征比较容易被复制,指纹套等指纹复制品的出现,严重影响了指纹识别应用的安全性。  

    指静脉识别成为目前最安全的生物特征识别

    目前广泛应用的人脸、指纹识别等生物特征识别技术都有两个特点,一是无法完全克服活体识别的难题,二是特征外显,以目前金融领域已经普及的人脸识别验证为例,仍需要借助眨眼或者是说话等动作辅助才能实现活体识别,这样一来用户体验性相对较差。

    基于机器视觉技术的成熟,第二代生物识别技术正在实现技术落地应用。第二代生物识别技术能够天然克服活体检测的难题,并且特征隐藏在人体内部,不会暴露在外,这其中指静脉识别是当之无愧的第二代生物识别技术。

    据了解,指静脉识别是一种以人手指表层的静脉分布结构作为识别特征的新一代生物识别技术。其原理是流动的静脉血液中的血红蛋白能够吸收近红外光,因此通过近红外光对手指进行照射,可获得手指静脉的分布图像,再使用特定的算法对图像进行特征提取、分析比对,从而进行身份认证识别。

    与虹膜、指纹等特征一样,每个人的指静脉分布结构也几乎是独一无二的。据了解,两个人静脉结构相同的几率是34亿分之一,即使是同卵双胞胎手指静脉图像也不相同,而且人的手指静脉特征图像自成年后就不会改变,因此指静脉可以说是人体最稳定的生物特征之一。

    另外,由于指静脉是在人身体内部的特征,不用担心损伤、磨损带来的识别障碍,手指也无须与设备接触。因此在安全性、准确性等方面,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

    最为关键的一项优势为指静脉只有血管中有流动血液的情况下,才能成像,这就意味着只有活体才能通过指静脉识别。

    微盾科技以技术优势拓展更多TO B领域

    多年以来,静脉识别技术一直被日韩等企业垄断,韩国以手背静脉识别技术为主,日本以手掌和手指静脉技术发展为主,其中技术比较突出的企业有富士通、日立。在应用方面,日本80%以上的ATM取款机搭载了手指静脉身份验证系统。

    目前在国内市场,指静脉识别技术以其活体识别安全性高、识别率高、简单易用等优点正在迅速被市场认可,在身份认证管理、出入口门禁管理、智能楼宇系统、金融系统、电子政务等各个领域已经实现了不错的落地应用。其中以微盾科技为代表的指静脉识别技术企业在行业应用和产业落地等方面表现尤为突出。

    据了解,微盾科技一直致力于以指静脉识别为核心,多模态生物识别应用相结合的智能终端产品及解决方案,相继自主研发推出了一系列从小型到更小型的指静脉模块,指静脉门禁考勤商用终端产品、指静脉多模态生物识别终端以及多模态生物识别身份认证云平台。目前微盾科技专业的身份识别产品和可信身份认证解决方案已广泛应用于政府、军工、金融、医疗、社保、教育、公安、司法监狱等应用领域。

    以目前安全级别要求较高的司法监狱领域应用为例,微盾科技根据司法、监狱和军警部门的业务需求特征驱动设计多模态生物识别监狱综合解决方案,使监狱安全防范管理从以往单一的通道管理向复合类型通道管理、车人行通道识别管理在内的准入控制区域管理过渡,并采用多模态生物识别技术构建全面覆盖反恐涉暴的立体综合防护防御体系。

    通过整体的软硬件系统升级改造,可使监狱值班人员的工作效率、质量达到一定的提升,从而优化警力工作部署的效果。结合监狱人员技能操作的需求,微盾科技对于软硬件系统的应用技能将提供及时高效的培训,以使监狱三防管理能够达到全方位的管理升级。

    TO C市场迎 “风口” 微盾科技借势而为

    近两年,随着用户消费观念转变,以及智能家居新概念的不断推广,用户对于智能安防产品的需求不断提升,针对 C端智能安防产品开始呈现爆发态势,尤其以智能门锁为代表的产品发展尤为迅猛。

    据全国制锁行业信息中心发布的《2017年度中国智能门锁行业及市场调研报告》显示,在未来的5-10年内,我国智能门锁的总需求量将会超过3000万套,行业总产值将会突破1000亿元大关。

    TO C端的智能硬件产品是微盾科技在实现TO B端市场成功后的新拓展领域,其中智能门锁及相关模块业务是微盾科技实现拓展消费电子领域的重要利器。

    区别于当前市面上主流的指纹锁、密码锁,微盾科技的指静脉锁具有以下优势。首先是活体识别技术,指静脉特征只有在人体血液处于正常流动状态才会显现。其次是特征在人体内部,不像指纹识别受皮肤表面的影响,也不像人脸识别受光照因素等影响,不可伪造,不会被窃。第三,适用人群广,不受老人小孩指纹浅、质量不高等问题的影响。

    除了借助指静脉自身技术优势,在技术研发与产品布局上,微盾科技也是行业开拓者。公司基于在指静脉技术上的积累,在2018年安博会上推出全球首款点触式指静脉模块338,开创了指静脉模块点触式应用的先河。

     

    据介绍,该产品将指静脉模块的厚度降为1厘米级别,非常利于智能门锁和其他硬件产品的嵌入和工业设计,这也意味着指静脉识别技术在消费领域能得到更广阔的发展。另外在功耗方面,338的待机电流仅为2μA,使功耗不再是消费电子产品设计的瓶颈。此外在用户体验方面,338能做到“点触”识别,无需将手指完整置入到模块中即可完成精准识别。

    产品技术上的优势还需要转化为市场的接受度,微盾科技依托在指静脉识别技术领先性,在2017年成立了一家致力于指静脉智能锁的企业--金洛克智能科技,并率先将指静脉技术与智能门锁结合,推出的星脉系列门锁产品迅速成为了指静脉智能门锁领域的引领者。

     

    除了智能门锁外,微盾科技还将指静脉识别推广到更多的TO C场景中,同时结合自身产品技术优势实现从单纯提供产品技术向提供整体解决方案迈进。

    微盾旗下还有另外一家子公司--释金石科技,专注于打造全方位智能场馆解决方案。据介绍,释金石的解决方案完整覆盖了健身场景的所有环节,在完成指静脉注册后,用户能够使用指静脉签到、消费,用指静脉开启储物柜存放物品,用指静脉开启健身设备及收集数据……换言之,用户无需携带任何物品,只需一根手指即可完成所有身份验证。

    小结

    无论是智能门锁单一市场,还是智慧社区、智慧家庭等符合类的领域,在行业级市场逐渐成熟的当下,安防行业正在借助人工智能、云计算以及物联网等新的技术拓展更细分的市场领域。指静脉识别技术作为安防行业一项新兴技术,凭借自身的技术优势,也在持续延伸到更多的市场。

    无论是从产品开发、技术深研,还是落地应用,微盾科技作为指静脉识别领域的引领者,一直都在以技术研发为根基,以客户需求为导向,不断满足不同市场领域对指静脉技术的新需求,并以此构建基于指静脉技术良性生态圈。(作者:中国安防行业网 刘玉韦)

    焦点新闻网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未知)等(非焦点新闻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以下联系方式进行沟通:联系电话:15922557075(加微信请注明具体事宜)QQ:1579130097 邮箱:1579130097 @qq.com

    如未与焦点新闻网本部进行有效沟通的事宜,本网将视同为未曾提前联系,并不能给予答复、解决。

    热点新闻News
  • 上一篇:上海国际广告节共话数字时代挑战, 分众传媒以“引爆主流”给出解答
  • 下一篇:杨秀红:场景化创新是购物中心的发展趋势
  • 关于我们 投稿联系 投稿说明 免责申明 联系我们 广告服务 招聘信息 网站地图
  • Copyright@2016-2021 Eastyule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焦点新闻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