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生产标准不如自来水” 被爆料,到与《京华时报(微博)》对簿公堂,农夫山泉“标准门”的口水战持续发酵。五花八门的饮用水标准被高度聚焦,却最终落得‘消费者看不懂、专家解释不清楚’的结果。
国家卫生计生委相关部门最终表态,将加紧对《瓶装饮用纯净水》、《瓶(桶)装饮用纯净水卫生标准》、《瓶(桶)装饮用水卫生标准》等标准进行清理,整合公布出新的《包装饮用水国家标准》 。然而,统一标准能否从根本上解决饮用水安全问题?喧嚣之中,此前声称已20年不喝自来水的北京保护健康协会健康饮用水专业委员会会长赵飞虹在接受采访时指出自己多年喝水的经验“不认标准,只看水源”,这个观点无异于一个重型炸弹,“水源说”让“标准门”事件再次升级。
标准是底线要求水源才能决定水质
作为“二十年不喝自来水”事件的主角,身兼专家与最会喝水的消费者双重身份的赵飞虹会长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国外饮用水只有天然矿泉水和瓶装水两个标准,国内由于政府部门多头管理,导致标准‘政出多门’,消费者无所适从。水源决定水质,标准保障的是瓶装水的安全底线,想对健康真正有利,最后还是要看水源地。
作为《中国居民日常饮水指南》一书的主笔,赵飞虹还与消费者分享自己的饮水观:因为水源决定水质,标准只能“保命”,要想“长命”的话还是要选择有水源的活水。 “喝水不认标准只看水源”观点看似偏颇,实则有诸多科学依据。众所周知,水分为“安全水”和“健康水”。其中,自来水、纯净水、普通天然水等对人体无毒、无害,可以发挥解渴作用,维持人体基本生命要求,属于安全水;优质天然矿泉水在满足人体基本生理需要基础上,长期饮用可以增进人体健康、提高生命质量,属于健康水。如果仅从标准层面来谈水,只是将眼光停留在“安全水”层面,治标不治本;只有关注饮用水的水源,才是向“健康水”升级的关键所在。
城市水质堪忧,水源污染是饮用水硬伤
“中国约有3亿农村人口和5000万城市人口的饮用水目前还达不到安全标准。”在全国多处水源地调研的全国人大环资委副主任委员张文台在接受采访时曾向媒体透露。水利部门相关数据也显示,作为我国饮用水主要来源的河流湖泊,七成以上遭受了不同程度污染。长江、黄河、淮河、海河和珠江等七大水系中,已不适合做饮用水源的河段接近40%;城市水域中78%的河段不适合做饮用水水源。
江河、湖泊等地表水普遍受到了污染。水源污染已经成为饮用水无法回避的硬伤。据赵飞虹会长介绍,水质越差的水加工工艺越复杂。品质越好的水,处理过程反而越简单。以北京自来水供水系统中技术条件最好的自来水九厂为例,从原水开始,要先后进行预氧化、加絮凝剂沉淀、添加次氯酸钠、活性炭生物氧化、添加氯气、添加氨水等多道处理工序。纯净水一般是以自来水作为水源,进一步使用膜处理清除水中的有害物质,但是矿物质成分也随之去除一干二净。矿物质水则是在纯净水中添加氯化镁、硫酸锌、硫酸镁、氢氧化钠等矿物质。虽然保障了安全性,但是否能为人体吸收至今仍是疑问,上述种种都为健康埋下了隐患。从健康的角度,赵飞虹教授推荐消费者购买瓶装水时务必要认准水源地。“如果条件允许,尽量喝好一点的水,比如天然矿泉水,天然矿泉水源一般处于大山深处,杜绝了地表污染;自然矿化的矿物质元素更容易被人体吸收,更加符合人体健康需求”。
青藏高原等雪山珍稀水源地成最后净土
据赵飞虹介绍,目前只有在远离现代工业、人迹罕至的高海拔雪山冰川等区域还存在纯天然、无污染的高品质水源,因为这些区域的生态环境没有被破坏,保留了大自然的原始风貌和纯净状态。
拿中国最典型的珍稀水源地——昆仑山来说,它处在地球北纬36°—46°之间的雪山地带,这一区域在国际上被誉为“世界黄金水源带”。海拔6178米的昆仑山玉珠峰,其水质历经50余年冰川岩层过滤和自然矿化,纯净、零污染,而且富含天然矿物元素,是世界稀有的弱碱性,非常有利人体吸收。这些方面的优势是任何其它种类的饮用水都无法比拟的。在“世界黄金水源带”,比较知名的还有欧洲的阿尔卑斯山,美国的大云雾山。
焦点新闻网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未知)等(非焦点新闻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以下联系方式进行沟通:联系电话:15922557075(加微信请注明具体事宜)QQ:1579130097 邮箱:1579130097 @qq.com
如未与焦点新闻网本部进行有效沟通的事宜,本网将视同为未曾提前联系,并不能给予答复、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