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2016年10月19日电 /美通社/ -- 谈起时装,你会想到什么?如今,不论是设计、材质与工艺,还是其传达出的生活品位与美学理念,时装已经远远超出了“穿”本身的意义。透过时装,我们可以回首过往、感悟现在,更可以穿 "YUE” 未来。
10月17日,由哈佛商业评论中文版主办的2016上海时装周“穿 YUE 未来”主题论坛在上海新天地朗廷酒店隆重举行。财富品质研究院院长、经济学博士周婷,海航集团文化艺术顾问、文化学者杨浪,Lana Marks大中华区总裁马琳,IBM认知商业事业部零售与消费品行业总经理高锐,哥本哈根皮草全球负责人Julie Maria、大中华区总裁崔溢云等多位知名企业家齐聚一堂,共同探讨消费升级与产业生态系统衍变,以及思考企业转型、创新与发展的生存之道。
论坛开始,财富品质研究院院长、经济学博士周婷就带来了精彩的主旨演讲,分享了在消费全球化背景下,整个奢侈品市场的发展趋势。她说,在2011年10月份,财富品质研究院就发现了中国市场的三大拐点 -- 中国房市有拐点、中国股市有拐点、中国高端资产消费者的配置也有拐点,并由此判断品牌多级化和消费多元化将成为未来10年中国高端消费市场的主流生态。周婷认为,未来整个市场将不再被一线大牌主导,会有更多高端、小众、定制的品牌走进中国人的消费视野,消费市场会变得更加多元化和定制化。
周婷回顾说,2012年财富品质研究院率先提出“去 LOGO 化”,然而那个时候奢侈品在中国卖的就是大LOGO。不过后来,奢侈品牌果然都开始在产品上“去 LOGO 化”,这也是在中国消费者心中去品牌化的先兆状态。中国人在不要 LOGO 的时候还会要品牌吗?不会,消费者关心的将是产品的元素,以及设计够不够独创、服务够不够品质,他们要的是一个以自我为中心形成的一个人的标识,所以“去 LOGO 化”接下来的阶段就是“去品牌化”,这将在未来5-10年的中国市场得到验证。
另外,周婷还分享了她对未来消费市场趋势的判断。她说尽管前几年中国人买走了全球46%的奢侈品,占据了全球的半壁江山,但是2016年应该是奢侈品销售最差的一年,整个奢侈品市场发生巨大拐点。因此,财富品质研究院提出了“计划型消费”概念,也就是说中国消费者将走向理性、有计划地消费模式。她还说自己非常认同马云提出的“电子商务这一概念将会消失”的理念,尤其是对于奢侈品市场而言。因为对于奢侈品市场来说,服务、体验是最重要的,这不是电子商务可以解决的问题,电子商务主要解决的是品牌销售的路径和行为问题。
电商是要消失的概念,奢侈品其实也是一个即将消失的行业。定制的兴起,一定会消灭一些品牌。周婷认为,未来整个产业的品牌金子塔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从低端到高端分别是传统大众品牌、定制产品和无品牌产品,而到了金子塔尖,就是高端设计师品牌以及超高端定制。
在接下来的圆桌讨论环节,Lana Marks大中华区总裁马琳分享了她的独道见解。她坦言说,消费升级对于 Lana Marks 这样的高端奢侈品牌的冲击和影响的确非常显著。其实,消费升级是离不开消费者的。在进入中国市场的时候,Lana Marks曾深入研究过中国消费者。研究发现,中国消费者跟欧美消费者有两点显著区别:第一点是低龄化,欧美主要消费人群的年龄在40岁以上,而中国是在25岁开始;第二点是中国消费者是炫耀型的,而欧美消费者更注重个性和自我需求得到满足。而如今,中国的80、90后成为了消费主力,他们生长的环境比较富足,受到过良好的教育,更注重个性化的东西,更加注重性能比而不是性价比。
对于消费观念,海航集团文化艺术顾问、文化学者杨浪说,不管是奢侈品还是其他消费,以前都希望穿的品牌代表自己,这其实是自信心的问题。现在的 IT 的技术和平台,完全可以支撑“小而精”的模式。消费的升级并不是追求奢侈品,而是人类消费升级的变形。
哥本哈根皮草全球负责人 Julie Maria 认为,欧洲市场和中国市场确实非常不同,消费者的行为模式也存在明显差别,但是对于美、自然的喜欢永远是共通的,所以找到与消费者的正确沟通渠道,将是企业未来发展的关键所在。哥本哈根皮草大中华区总裁崔溢云提出,消费趋势不能单纯通过机构数据进行研判,也不能照搬专家经验,而是要秉承企业的消费价值观和理念。
IBM认知商业事业部零售与消费品行业总经理高锐指出,企业往往把线上线下人为分割得太明显,而作为消费者而言,往往不太会有意识地区分线上线下,所以企业一定要把消费体验想清楚,市场还存有大量的品牌升级需求、全渠道需求。
从品牌到品质,从品质到精致,消费者对产品服务、客户体验的期待正在发生本质改变。消费升级,不仅体现为消费品味的转变、消费能力的提升,更体现为消费者精神追求以及消费行为的改变。在拥抱产业生态系统、引领消费升级方面,奢侈品企业依然任重道远。
焦点新闻网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未知)等(非焦点新闻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以下联系方式进行沟通:联系电话:15922557075(加微信请注明具体事宜)QQ:1579130097 邮箱:1579130097 @qq.com
如未与焦点新闻网本部进行有效沟通的事宜,本网将视同为未曾提前联系,并不能给予答复、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