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2016年10月26日电 /美通社/ -- 我们所处的时代正在进行着翻天覆地的变化,面对这样一个现状,中国领先云计算、大数据服务商浪潮集团董事长孙丕恕发表了文章《共同迈向数据社会化未来》,以下为全文:
如果问“我们正在处于一个什么样的时代”,我相信许多来自信息化行业的人都会说“这是最好的时代”。无论是“互联网+时代”、“云计算时代”、“物联网时代”还是“大数据时代”,都为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尤其对于不同的产业来说,变化更大。可以看到:一维传统产业在颠覆,二维互联网产业在创新,三维数据产业开始酝酿与诞生。
产业升维表明了社会发展的下一步形态已经显现,数据化、智慧化都是毋庸置疑的发展方向。对于可预期的未来,浪潮提出了“数据社会化”的理念。虽然我们对数据已经有了许多探索和实践,但仍有大量数据还沉睡在政府、企业、个人手中,数据的共享、开放和应用程度还远远不够,距离“数据社会化”未来还有巨大的鸿沟需要跨越。
我们认为,在从当前所处的“数据化”迈向“数据社会化”的进程中,需要推动数据流通并历经“数据资源化”、“数据商品化”和“数据生态化”三个阶段,最后实现“数据社会化”。这个过程需要政府、行业、企业乃至所有人的共同努力。
数据流通是“数据社会化”的核心
数据社会化的状态可以简单归结为“两个人人”,人人使用并受益于数据,人人产生并贡献数据。每个个人和组织都既是数据的消费者,又是数据的生产者。从浪潮的实践来看,要实行这一目标,就要以计算作为“数据社会化”的关键,以云打造“数据社会化”的承载环境,而最为核心的则是让数据流通起来。
数据流通包括数据收集、数据共享、数据交易、数据交付等多个环节,单一的产品和方案已经难以满足需求,需要构建能够高效整合资源、满足复杂、弹性需求的 “大平台模式”,推动数据在不同系统之间打通、共享以及与应用的对接,最终构建出以数据为核心的广阔生态圈。就“大平台模式”本身而言,移动互联、云计算、大数据分析、物联网等信息技术都是其关键组件。整个“大平台模式”,则是为了实现数据流通,将数据变为资源、再从资源变为资产、由资产创造价值。
首先在“大平台模式”的关键计算力支持下,不同属性、不同格式、来源丰富的可流通数据被吸纳、整合、存储,实现“数据资源化”;接下来,数据资源在平台的支撑下,完成采集、共享、交易到最后数据的交付,实现流通,完成“数据商品化”;最终通过数据流通实现数据资源的输出,让数据共享并与应用进行有效对接。
流通创造价值。数据的流通,将直接助力政府转型升级,推动大行业、大企业的创新发展,并将以经过梳理和解构的全新模式数据资源,支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帮助中小微企业、创新开发者获得更多以数据为核心的对等资源,构建并形成更广阔、健康的生态体系,实现“数据生态化”。
专注“平台+服务”,构建数据社会化大生态
在浪潮的发展历程中,每次的创新和转型都离不开对趋势发展的精准判断。未来的企业竞争,核心在于平台和服务,单纯的行业或者企业应用不足以成就一个伟大的企业。在数据社会化的愿景下,浪潮对自己的定位是“平台产品供应商”和“运营服务商”,围绕数据流通这一核心,通过提供两个平台 --“计算+”平台和 ERP 平台,以及两个服务 -- 政务云服务和大数据资源服务,输出包括基础保障能力、行业驱动能力以及创新源输出能力在内的三大核心能力。
凭借基础设施平台(高端服务器、海量存储)、云海操作系统(云海OS)、大数据平台(浪潮 IOP 平台、云海卓数),浪潮为客户提供了“计算+平台”,不断为政府、行业及企业等客户提供领先的信息化产品和服务,为实现数据流通和客户发展所需提供了基础保障。
ERP平台和和政务云服务能力则共同形成了浪潮的行业驱动能力。基于开放平台(GSP+)构建的新一代浪潮 ERP 平台产品,以及“全服务”、“专业”、“安全”的浪潮云服务,浪潮将积极驱动以大企业、以及政务行业为代表的行业实现转型升级。在数据流通之下,实现数据打通、共享、应用,最终助力实现智慧企业和智慧城市的构建。
在创新源输出能力方面,浪潮依托可实现数据共享和数据交易的天元数据网,和已汇集共 40PB 数据的卓数云库,向不同需求方提供大数据资源服务,提供所需的创新资源。浪潮将依托创新源输出能力,支撑 AB 创客的创业创新,助力实现业务模式创新和商业形态转型,最终实现数据价值的最大化产出。
最重要的是,在数据社会化过程中,浪潮不可能包打天下。各行各业的应用系统,以及利用数据进行创新、应用、开发等工作需要联合所有的合作伙伴一起去完成。所以,“数据社会化”的进程中,浪潮也将秉持“开放、协同、共赢”的合作态度,积极参与建设以数据为核心的生态系统,与各位客户和合作伙伴一起,共同迈向“数据社会化”的美好明天。
焦点新闻网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未知)等(非焦点新闻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以下联系方式进行沟通:联系电话:15922557075(加微信请注明具体事宜)QQ:1579130097 邮箱:1579130097 @qq.com
如未与焦点新闻网本部进行有效沟通的事宜,本网将视同为未曾提前联系,并不能给予答复、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