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1998年第一批公募基金设立为标志,我国公募行业已步入第25个发展年头。25年来,中国公募基金业凭借完善的制度设计、规范的运作管理和专业的投资能力,为广大投资者提供了可观的中长期业绩回报,逐渐成长为普惠金融的优秀代表和信托关系落实最为充分的资产管理行业标杆。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习近平总书记在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也强调,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新征程,我们要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从党的二十大到2023年全国两会,“高质量发展”已成为时代强音。因此,对于公募金行业来说,如何进一步在规范中成长,在改革中提升,在开放中进步,加快构建行业新发展格局,在国家推进高质量发展、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进程中,努力承担更多责任、发挥更大作用,是行业共同面临的时代课题。
去年4月,中国证监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发布了《关于加快推进公募基金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下称《意见》),总结了中国公募基金业过去多年发展的成功经验,体现了监管部门对行业的高度认可,同时也指明了行业应当承担的使命和责任,谋划了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方向和路径。
新蓝图谋划新方略,新使命开启新征程。站在发展新起点,中国公募基金业应紧紧围绕打造规范、透明、开放、有活力、有韧性的资本市场总目标,以《意见》为引领,秉持“责任、专业、创新、开放、长期、合作”六大行业发展理念,以普惠金融、产业金融、养老金融、绿色金融、国际金融和数字金融为方向抓手,牢记“国之大者”的使命,坚守金融报国的初心,勇担基业向善的责任,以自身高质量发展为实现居民财富保值增值、推进资本市场有序运行、服务实体经济健康发展、助力国家战略顺利实施作出更大贡献。
25年风雨兼程 六大理念贯穿行业发展历史
回首过去,厚植于中国经济充满活力的沃土,依托于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受益于广大投资者的日臻成熟,中国公募基金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经历25年的风雨洗礼,逐渐成长为资管行业的“排头兵”和中国金融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
去年4月,中国证监会发布了《关于加快推进公募基金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对中国公募基金行业过去二十多年发展经验进行了深刻总结,具体可以概括为“责任、专业、创新、开放、长期、合作”六大理念。
第一是以责任为本,牢记金融初心使命。中国资本市场的人民性,公募基金行业的普惠性,让“责任”天然成为行业发展的基石,贯穿行业发展的始终。这方面,行业一是积极践行服务客户的责任,为广大投资者提供了可观的中长期收益。截至2021年末,公募基金已累计向持有人分红超过3.81万亿元,惠及超过7.2亿投资者;二是积极承担服务资本市场的责任,公募基金持有A股市值和占比持续提升。截至2022年末,公募基金资产管理规模超过26万亿,持有A股市值达到5.53万亿元,占A股流通市值比例约8.76%,在资本市场改革发展稳定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三是积极承担服务实体经济的责任,充分发挥价值发现和资源配置作用,挖掘和陪伴优秀上市公司成长,通过产品创新助力实体经济的发展和国家战略的落实。(数据来源: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中国银河证券基金研究中心)
第二是以专业立身,持续强化核心能力。“专业”是行业市场化发展的客观要求和必然结果。公募基金行业经过多年发展,一是形成了全面严密的制度体系,建立了完善的监管、自律和监督体系,以底线思维统筹发展与安全,突出合规风控文化建设与廉洁从业监管,为行业长远发展筑牢合规底线;二是锤炼了长期稳健的投资能力,夯实了基本面研究和定价能力,以长期投资、价值投资的科学理念为引导,为投资者财富的保值增值提供有力保障;三是积淀了优秀的行业文化和专业的人才培养机制,打造了高素质的人才团队,为行业高质量发展奠定扎实基础。
第三是以创新驱动,全面满足市场需要。公募基金行业始终以满足居民财富管理需求和服务实体经济为出发点,持续开展创新。一是产品创新,包括底层资产创新、投资策略创新、产品设计创新等。中国基金业协会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末,156家公募基金管理人累计管理产品数量10576只,极大丰富了广大投资者的投资选择;二是业务创新,包括金融科技业务、养老金融业务、基金投顾业务等,为满足投资者日益丰富的财富管理需求、提升投资者的体验感和获得感创造更多空间;三是组织创新,包括公司治理创新、集团化管理创新等,以不断适应业态发展,进一步做大做强。
第四是以开放引航,提升全市场竞争力。开放是推动行业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从最初的“老十家”,到机构的不断放开,从产品的审批制到备案制,从QDII业务到境外子公司等等,中国公募基金业通过自身的开放和国际化的双向开放,形成了更加开放多元、百花齐放的行业格局,促进了各类机构取长补短、共同发展,提升整个行业的服务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第五是以长期致远,努力打造百年老店。公募基金行业是一个必须坚持长期的行业,无论是从投资复利的角度,从市场波动性、周期性的角度,还是从客户的信任与托付的角度,都要求这个行业“坚信长期的力量”。多年来,公募基金业始终以投资者长期利益为核心,不断强化长期理念,坚持一切从长期出发,努力坚持“做难而正确的事”,进行长期的投资、布局长期的产品、提供长期的服务,构建“长期”的行业发展生态。
第六是以合作共赢,构建大资管生态圈。公募基金行业已成为制度健全、运作规范、投资者权益保护充分的行业之一,为资管行业发展提供了实践样本。同时,公募基金行业坚持深化合作、互利共赢,积极汇聚监管、同业、客户、媒体等各方力量,努力构建大资管生态圈。
走过25年不凡成长之路,中国公募基金业正是在这六大理念的指引下,将行业自身的发展与国家战略的落实、资本市场的建设、居民财富的增值紧密连系在一起,持续推进一系列变革性实践、实现一系列突破性进展、取得一系列标志性成果,一步步站到了资管市场舞台的中央,为自身进一步高质量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机遇与挑战并存 五大趋势形塑行业发展环境
立足当下,我国已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发展阶段,外部环境和公募基金自身业态都在发生巨大变化。客观认识行业所面临的新形势、新趋势,才能保证公募基金业顺应时代发展潮流,满足时代发展需要,体现时代发展特征,在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新征途中行稳致远。
新时代,体现为新的行业定位和功能。
党中央明确提出,金融是国家重要的核心竞争力,资本市场在金融运行中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可以说,金融、资本市场和资管行业的定位已经上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公募基金作为资管行业的标杆典范、资本市场最重要的机构投资者,以及金融体系最核心的价值发现者,被赋予了更高的定位和要求。
新时代,体现为新的发展空间和机遇。
虽然过去25年我国公募基金业发展迅速,但借鉴海外成熟市场的发展经验,公募基金发展空间依然巨大,且正面临五方面发展机遇。
一是老百姓财富积累,理财需求爆发。来自中国人民银行的数据统计显示,仅2022年,我国就新增居民储蓄存款近18万亿元,这其中蕴含了大量未被满足的投资需求,资管行业的渗透率仍然较低。随着居民收入持续增长,老百姓的财富管理需求有望得到进一步释放。
二是养老金体系完善,长期资金流入。去年4月份,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推动个人养老金发展的意见》,标志着个人养老金制度正式出台。纵观成熟市场的发展经验,个人养老金体系的完善将极大推动公募基金业的发展,有望带来行业最大的增量。
三是净值化转型提速,机构委外增长。在净值化背景下,伴随银行理财子、保险资管等的快速发展,其对专业化投资管理的需求巨大,特别是对权益类资产有迫切的委外管理需求。信托、券商、投顾等机构也蕴含巨大的同业合作机会。
四是高水平开放深化,跨境投资升温。随着中国经济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提升,外资持续增持中国资产,海外资金“投资中国”的需求巨大;同时,国内投资者全球化资产配置的需求也在持续涌现。
五是政策性红利释放,行业生态优化。近年来,资本市场改革政策加快落地,包括科创板推出、北交所成立等一系列政策为资管行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特别是近期全面实行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进一步夯实了资本市场制度基石,提升了企业投融资效率,激发了市场主体活力,为公募基金业的发展提供了更优渥的生态;而如上文所述证监会发布的《关于加快推进公募基金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等,也必将极大地推动公募基金等资管行业高质量发展。
新时代,体现为新的发展趋势和挑战
一是客户结构多样化。公募基金业的客户既有高净值、老龄人口、Z时代等不同特征的个人客户,也有社保、保险、银行、企业等不同类型的机构客户,以及加速进入的国际主权基金、养老金等海外客户,客户结构不断丰富,需求更加多元专业。
二是投资管理多元化。公募基金业的投资正日益从固定收益、主动权益,向绝对收益、指数量化、股权投资、公募REITs、资产配置等领域拓展,投资管理能力进一步延伸,多资产、多策略的投资体系加快建立。
三是客户服务投顾化。公募基金业的销售服务流程正加快朝着“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模式转型,积极打造线上化、平台化的服务体系,着力加强投顾体系建设,致力于提供结果导向的资产配置解决方案,以改善投资者的用户体验,提升投资获得感。
四是运营管理数字化。公募基金业正积极加大金融科技投入,在投资研究、销售渠道、客户服务、内部运营等全流程提升数字化水平,提高运营的效率和质量。
五是组织形式集团化。头部基金公司正逐渐朝着多元化和综合性的资产管理集团发展,旗下拥有开展不同业务的境内外子公司,并通过良好的公司治理与管理实现集团化发展。
当然,在蓬勃发展的同时,公募基金行业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包括国内外宏观环境错综复杂,长期资金的供给来源仍有待丰富,基金公司的能力建设仍有待加强,投资者教育工作仍有待强化等。
因时因势,谋定后动。身处新的发展阶段,公募基金业需要深刻理解时代所赋予的全新定位与使命,前瞻把握市场及行业的发展趋势与格局,客观认识自身所面临的多重机遇与挑战,为进一步高质量发展做好充分的战略谋划和顶层设计。
新时代呼唤新作为 六大金融指引行业发展方向
展望未来,中国经济充满韧性,资本市场前景广阔,公募基金业在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中也大有可为。新时代呼唤新作为,行业应紧紧围绕打造规范、透明、开放、有活力、有韧性的资本市场总目标,坚持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方向,重点在普惠金融、产业金融、养老金融、绿色金融、国际金融和数字金融六个领域推动行业创新发展;作为行业一份子,汇添富基金也将主动把家国情怀融入金融实践,把公司发展融入国家战略,推动行业及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
一是普惠金融。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中国证监会易会满主席指出:“走高质量发展之路,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公募基金业应坚持人民性,助力经济发展成果更多惠及人民群众。未来,汇添富将持续强化专业能力建设,切实改善“基金赚钱、基民不赚钱”的现象,推动我国普惠金融事业的发展,为助力实现共同富裕作出公募基金的贡献。
二是产业金融。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是二十大报告中提及的“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方向,同时也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被列为工作重点。对于资管机构来说,在更高水平、更深层次上助力产业创新发展,既是责任担当,也是发展机遇。作为公募基金的一份子,汇添富将充分发挥行业价值发现、资源配置的作用,引导社会资源向国家战略和科技创新行业聚集,着力服务实体经济,积极支持科技创新,助力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服务实体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
三是养老金融。伴随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剧,养老金融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社会保障体系是人民生活的安全网和社会运行的稳定器。要健全覆盖全民、统筹城乡、公平统一、安全规范、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多年以来,汇添富始终积极参与多层次、多支柱的养老保障体系建设,致力于不断强化养老金的投资管理和服务能力,为给委托人创造长期稳健收益而不懈努力。未来,汇添富将进一步完善养老金融投资服务体系,开发设计更多满足投资者需求的养老基金产品,提升投资管理和资产配置能力,提供更加个性化的养老金融服务,持续推进养老金融投资者教育,为国家应对人口老龄化战略、推动养老事业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多基金力量。
四是绿色金融。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随着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普及,绿色金融在全球得到快速发展,ESG责任投资成为践行绿色金融的重要工具和抓手。未来,汇添富将积极参与ESG责任投资在信息披露、评价标准等方面的制度建设,持续完善自身的ESG投资管理体系和指标评价体系,不断丰富ESG产品布局和投资策略,通过科学的方式积极影响和推动上市公司的ESG表现,助力我国绿色金融发展和双碳目标实现。
五是国际金融。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增强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联动效应。高水平制度型开放的不断深化,不仅为我国资产管理行业带来了资金和人才等重要资源,也促进了行业的长足发展。未来,汇添富将进一步加强国际交流合作,完善国际化服务能力;对标国际一流机构,打造多元化的业务板块;积极探索互联互通、人民币离岸交易及跨境产品设计,持续丰富国际化产品线;不断优化人才的招聘、培育和考核激励机制,加强国际化人才建设;通过良好的投资业绩和客户服务,持续打造富有国际影响力的中资资管品牌。
六是数字金融。2022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推动“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无论是在资本市场,还是在资产管理行业,以大数据、人工智能和云计算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正与金融业深度结合。这对公募基金的投资管理、风险管理、销售服务和运营管理等产生着深远影响。未来,汇添富基金将在投资研究、风险管理、投顾服务等领域的数字化方面加大投入,提升研究的智能化、投资的规模化、服务的定制化等,提高数字化水平。
对于历史最好的纪念,是创造新的历史。包括汇添富在内的中国公募基金业未来将以六大金融为抓手,踔厉奋发勇毅前行,为奋进的中国、向上的经济、成长的市场贡献基金的力量,也为行业自身构建新发展格局、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有益的探索。
从党的二十大到2023年全国两会,宏伟蓝图鼓舞人心,时代号角催人奋进。新景已萌,新局正开,新章将着。在风云际会的大时代责任担当、书写华章的中国公募基金业,也必将在新时代的韶光中再踏层峰,创造历史。
焦点新闻网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未知)等(非焦点新闻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以下联系方式进行沟通:联系电话:15922557075(加微信请注明具体事宜)QQ:1579130097 邮箱:1579130097 @qq.com
如未与焦点新闻网本部进行有效沟通的事宜,本网将视同为未曾提前联系,并不能给予答复、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