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3商讯:
《弘扬三线精神,风火轮邀你重温三线历史》
摘要:20世纪60年代的中国,是处在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内忧外患的时期。内有,三年自然 灾害残留后遗。外有,苏联陈兵百万压境,美国第七舰队封锁。为打破当时世界格局的孤立,在党中央和毛主席的号召下,三线大建设涌现了无数可泣可歌的人民英雄。2016年,为弘扬三线精神,重温三线历史;江苏风火轮文化传播公司携手贵州六盘水市政府,倾情挖掘三线真人真事,以系列微电影向人们讲述那一段段鲜为人知的真实故事。
首先,让我们以历史的眼光重新走进陶惕成波澜壮阔的一生。以纪实的镜头一一展现,陶惕成从抗战时代到建设时代,从鞍钢建设到大三线建设;以共产党员的优良作风,为祖国建设谱写了一篇催人泪下的悲壮故事。
室内,陈旧的老式收音机里传来激情澎湃的广播声。
西南只有军工机械,没有钢铁,是软三线。
要把软三线变成硬三线,就要有钢有铁.......
陶惕成的妻子杨素走到桌子旁,拿起抹布擦拭桌子。
一边摆放椅子,一边抬起头看着挂在墙上的毛主席画像。
回头,望向陶惕成。
“你真要去”?
“要去”!
陶惕成很坚定的回答。
院外,嘹亮的广播声在阳光下飘向远处挂满红旗的房子。
位卑未敢忘忧国
1960年,国家正处于三年自然灾害时期。此时,冷战还在延续,美国第七舰队在台湾海峡暗流涌动。苏联老大哥撤走了全部专家,且陈兵百万意欲手术切割内忧外患的祖国。陶惕成在党中央和毛主席的号召下,毅然决定抱病赶赴大三线。
卧室内,陶惕成伏案挥毫,写下:
才微无低调,奋达恨病身。
明朝振霜羽,挥戈战水城。
陶惕成望着毛主席画像沉思良久,妻子杨素走近,细语劝解。
早在鞍钢时期,陶惕成就是积劳成疾,神经系统衰弱。妻子杨素也是几度劝解,然终于还是被陶惕成说服。
妻子杨素默默望着丈夫,没有作声,走出房间。陶惕成用手捂嘴咳嗽了几声,在房间整理军装、翻看书籍和地图。
在鞍山市委会议室,时任冶金部部长兼鞍山市委书记、鞍钢党委书记的王鹤寿,与几位市委领导正在讨论中央下达的文件精神。
他们各抒己见,经过讨论最后异口同声说出了陶惕成的名字。这与陶惕成自愿为党为人民做贡献的想法不谋而合,而此时,在家中的陶惕成还不清楚组织将要派他去往大三线。
书记王鹤寿向大家讲起陶惕成在鞍山钢厂的事迹。
1938年陶惕成加入新四军,历经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直至接手鞍钢。
在新四军时期,陶惕成便是身体最棒的老兵之一。
1948年,新中国即将获得全国性胜利时。作为安徽合肥人的陶惕成,经组织安排并接手国民党留下的烂摊子——鞍钢。
经过18个春秋,陶惕成匆忙而又坚实的足迹踏出了一条鞍钢甚至是全国冶金企业计划管理、生产建设之路的雏形。
却不想,如今竟是疾病缠身。
他的妻子杨素死活不让他去贵州,但是老陶硬是没领他妻子的这个情。
1966年,陶惕成收拾好行李,告别妻子与孩子,消失在黎明之中。
可怜天下父母心
这里的农民穷得小孩子连裤子都穿不起!
陶惕成来到云贵山区所发出的感叹。
我们在这里建钢厂,是用工业文明取代小农经济,是在为当地人民造福啊!
他望向身后的大山与房屋,对身边随行人员说道。
站在乌蒙峰顶,俯瞰高原,好不气势,好不壮观。
他带着一行人,走访山坡、村庄和险要关隘。
当地的老人们,一直受封建迷信的影响,他们祖祖辈辈都在侍奉三块田上的石人,奉为神明。
为了让村民们相信建设带来的收益,陶惕成和几位老人推心置腹的交谈,深入浅出的诱导。使本来强力阻挡炸毁石人的村民,开了窍。
他们硬是自己动手,乐呵呵的搬掉了那个阻碍焦炉建设的“神仙”。
1966年底,陶惕成在贵州工作了大半年了,元旦就要到了。
他走进建设场地,逐步检查钢厂的建设进度。同时为周围村子的村民带去几件御寒的冬衣。
当陶惕成看到孩子们已有了衣裤遮体,他那国字脸也不由得挤出久违的笑容。
天将晓,东方的鱼肚白变得模糊起来。
陶惕成在哭声笑声交织的职工驻地,一个个帐篷和“干打垒”中,度过了1967年元旦。
那是一个难忘的不眠之夜。
风雨飘摇留遗篇
在那个激情的特殊年代,陶惕成毅然坚持工作。
陶惕成暂时的承受了一些不公正的待遇。
夜晚,陶惕成坚持抱病继续伏案涂改。
陶惕成吩咐秘书,给他整理文件。
秘书担心他身体,迟疑了。他又与秘书讲述了三线建设的重要性。
秘书拗不过他,只好给他取来最近几天的文件。
灯光下,陶惕成认真的用铅笔涂画着文件。
桌子上水杯旁边的图纸一叠接一叠放着。
陶惕成用手捂着嘴咳嗽数声。
陶惕成捂着胸口,用力使自己的呼吸平复下来。他伸手向桌子上的药丸抓去,药丸洒在桌子和地面,慌乱捡起桌上剩余的药丸塞嘴里。
微弱的吊灯下,陶惕成蜷缩的身体,倒在了刚刚冲进来的秘书怀中。
陶惕成说道:我死了,就把我埋在这山上,我要看着水钢建起来。
秘书眼泪洒满脸颊,努力的安慰着陶惕成。
陶惕成望着吊灯,陷入昏迷。
哦,杨素。
我不是告诉过你不要再给我寄苹果和蜜糖了吗?同工人们一同排队到食堂买饭吃,不也挺好的吗?
老谷(原鞍钢党委书记),你怎么又向我要字了啊?
我不是之前给你写了几幅吗?
躺在床上昏迷的陶惕成喃喃的自言自语中。
书桌的拐角处,一幅珍藏了多年的字幅被发现。写着:
卅年书剑两无成,过眼烟云写未真。
惭愧故人催笔墨,且将飞白去风尘。
1967年2月24日,陶惕成的心脏永远停止了跳动。
这位年仅47岁的中年赤子怀着一腔悲愤,永远告别了乌蒙,告别了高原,告别了他未尽的事业。
尾声:江苏风火轮与贵州六盘水市政府将邀你重温三线历史,弘扬三线精神。重温那一代人遗留的足迹,感受这大三线激情的岁月。历史如东流之水,淹没了无数无名英雄的风华正茂。当风火轮与我们重走三线路线时,再一次炙热的激情被点燃,荆棘之路已退却。我们敞开心扉去寻找、去挖掘,那埋藏已久的、暗淡多年的一串串熟悉的面孔。终于发现,精神是不老的,历史是需要解读的,时光是可以记载的。
焦点新闻网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未知)等(非焦点新闻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以下联系方式进行沟通:联系电话:15922557075(加微信请注明具体事宜)QQ:1579130097 邮箱:1579130097 @qq.com
如未与焦点新闻网本部进行有效沟通的事宜,本网将视同为未曾提前联系,并不能给予答复、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