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运遇良师,真心铸墨缘
陶佛锡的父亲是位学识渊博的知识分子,受家庭熏陶,他自幼喜爱书画,少年时便师从其舅父、当代著名国画家任率英先生,学习工笔重彩人物画。那时的他天姿聪颖,悟性颇高,加之舅父对他“持不恒、巧无能、攻之苦、拙可补”的谆谆教诲和悉心调教,他又勤勤恳恳地学,老老实实地练,画出的人物让任老先生很满意,并常常为他的画作题名,那无疑是对他最高形式的肯定。其书法受教于当代著名书法篆刻家金禹民先生。得遇恩师指点他与篆书结下了不解之缘。古人认为“古大家之书,心通篆籀”,但今天认识篆字的人廖廖无几,即使是小有名气的书法家,篆盲者也屡见不鲜,但陶佛锡却甘愿在篆书上苦下功夫,继承传统,向恩师和先贤们学习。
书破帖旧通古法,传承发扬再出新
陶佛锡先生的书法除得益于当代著名书法篆刻家金禹民指点外,他还以汉隶《礼器碑》的刚健,《史晨碑》的工整,《曹全碑》的清丽为契机,后继柳公权之骨力,欧阳询之法度,为日后上追甲骨,中取《峄山》,下承李阳冰、邓石如、吴让之、吴昌硕等各种篆书风貌中奠定了一位篆书名家所需之素质和技法基础,35岁时,其小篆基本形成了秀丽圆润、古朴高雅之书法风貌。之后陶先生对篆书更是钻得深、吃得透,践古人,取精用宏,化“他神”为“我韵”,专精一体,自成机杼。特别是进入中年以后,在学习传统书法技艺的同时,以佛法禅意独悟书法之玄妙,日有所进,年有所改,求丽求雅,得笔得气,尤其是在中锋运笔中,以墨法的干湿、虚实和运笔的徐疾、顺逆上,更为精道、娴熟,使精细一致的线条平添了节奏感、和谐美。就这样,陶佛锡用自己的艺术语言,“穷变态于毫端,合情调于纸上”达到了“气韵藏于笔墨,笔墨都成气韵”。
他的国画人物作品,吸收了其舅父任率英用笔、用彩、用墨之精髓,同时他也明白“师心不师迹”的学习方法, 又上临顾恺之、吴道子、李么麟、周舫等古代名家画宝墨迹,使其人物画线条更加圆转流利。
痴心翰墨久成珍,艺术之美皆成就
读陶佛锡先生的书画,犹如清泉洗心,令人抛却浮躁喧嚣,体味清爽平和。
陶佛锡先生的小篆,笔力沉着浑厚,结体清丽工整,古朴典雅,法度严谨,气象浑圆,整体看来绵而密,婉而通,表现出和谐的美。其《百寿图》以百种古篆体“寿”字构成,常人一种篆体字尚觉难识,而陶佛锡百体“寿”字游于笔下,竟也法度严谨、风姿卓然,从中窥见先生功底之深厚。
陶佛锡先生用朱砂赤笔绘出的《钟馗图》其线条或细如发丝,或粗重有力,洒脱流畅。钟馗虽是一袭“红妆”却尽显其捉鬼怪驱妖魔、侠气冲天的风采。陶佛锡先生的工笔仕女图,仪态之婀娜、肌肤之细腻、衣裙之飘曳、情态之逼真,无不让人叹为观止。
丹青翰墨写奉献,广结善缘献真情
常言道“文如其人”,陶佛锡的书法艺术温柔敦厚,含蓄内敛,带有浓重的谦谦君子之风。他在为人处世上也是如此,每次赈灾义捐、文化下乡,均有他的身影出现,退休后他依然热心各类公益活动。一次义卖中,陶佛锡先生捐出一幅《钟馗图》、一幅《福寿图》,因得知消息较晚来不及参加统一装裱,先生便自费装裱好拿去义卖。
陶佛锡先生已过古稀之年,心境淡然平和。近年来他喜欢以佛理禅意作书绘画。他曾为遵义白马寺题词:“烟霞清净尘无迹,水月空灵性自明”,为山西五台山佛光寺书联:“林下相逢只谈因果,山中作伴莫负烟霞”等以佛理作书的篆书作品,都含有较深的禅意。他的作品被入选《海峡两岸首届佛教书画展》、《中国佛教墨迹》等。他喜欢写佛经,还喜欢画佛像。他认为佛意所得,就是“广结善缘”。为此,他与人为善,广做善事,他的作品如同人品也深受人们的赞赏。
陶佛锡先生的作品上可入博物馆、展览厅、寺庙殿堂,下可居百姓之家,但对其心术不正者,千金不予。这就是陶佛锡先生人品正善的真实表现。陶佛锡先生虽家居俭朴,但藏书甚多。他年岁已高,但仍勤习不辍,每日徜徉于古籍经典之中,终年勤恭于前辈名迹之下,提携后学,辨悉古法,其字愈达,老而弥坚,蔚为大家。陶佛锡先生德艺双馨,已成为人们永远敬重的艺术家。
焦点新闻网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未知)等(非焦点新闻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以下联系方式进行沟通:联系电话:15922557075(加微信请注明具体事宜)QQ:1579130097 邮箱:1579130097 @qq.com
如未与焦点新闻网本部进行有效沟通的事宜,本网将视同为未曾提前联系,并不能给予答复、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