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建勋:中国黄河口湿地画派创始人。1962年生于山东利津,毕业于山东师范大学美术系,现为中国黄河口湿地画派研究院院长,中国国画家协会理事,山东省美术家协会会员,山东华夏书画院院士,东营市画廊协会常务副主席,东营市文化产业协会副会长,东营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黄河口书画艺术研究会副主席,黄河美术馆副馆长,东营职业学院副教授。生在黄河口、长在黄河口、笔下表现的也是黄河口的风土人情。30多年教坛耕耘,锤炼了坚实的笔墨功底,作品气韵生动,清雅灵秀,意韵悠长,体现了较高的修养和艺术境界。六百余幅作品及人物专访在《美术观察》、《国画家》中央电视台、山东电视台、东营电视台多次专题报道。千余幅作品被国内外友人及博物馆、美术馆收藏。出版有《画坛高峰当代大家-刘文西 石建勋合集》《花鸟名家—石建勋专辑》《黄河口湿地画派创始人--石建勋专集》《诗情画意》诗画集《水墨中国—陈金章 霍春阳 石建勋 吴山明合集》《荣宝斋画谱-石建勋花鸟画卷》等专著18部。2011年创建中国.黄河口湿地画派并由东营市委宣传部主办“黄河口湿地画派创始人-石建勋从教30周年汇报展暨首届画派精品展”。2012年在杭州、郑州、南京等七省市举办黄河口湿地画派全国巡回展。2013年由文化部、外交部和国家广电总局举办中国黄河口湿地画派世界巡回展。2014年在趵突泉李苦禅纪念馆举办“湿地情”石建勋中国画展,先后在日本、菏泽、青州、伊春、邹平举办联展。2014年8月《大美湿地》资产包以3200万港币在中国文化艺术品产权交易所上市,黄河口湿地画派以成为东营市的一张艺术名片。
黄河入海口是一片造化神奇的土地,九曲黄河携带厚重的泥沙历尽千险终归大海,泥沙淤积而成的黄河口湿地每年以万亩的速度在增长。黄河入海口又是一片浪漫美丽的土地,这里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芦花飞雪,百鸟翱翔,减蓬燃火,柽柳铺霞。生于斯长于斯的本土画家石建勋深爱着自己的家乡黄河口,几十年来,他用自己的勤奋和探索,创造了黄河口湿地画派,用自己的浪漫和诗意,表达出了他对家乡黄河口诚挚地热爱。
目光锁定黄河口
初学画画时,石建勋尝试着画过许多景物,他曾花几年工夫集中笔力练习竹子的画法,并一举成名,人称“石竹子”。后在紫藤、兰草、梅花、菊花等多个景物上进行过研究,均有了一些成绩和心得。心有不甘的他经常反思:外师造化,艺术应该源于生活,生活于此的大地应该是绘画的源头,而不是舍近求远,画不熟悉的景物。越是本土的就越是世界的。于是他把目光投向家乡黄河口。背起画具,一头扎进黄河口湿地,观察、写生,栉风沐雨,历尽辛苦,速写本一摞摞地增加,黄河口湿地的景物也逐渐在他心里活了起来,对黄河口湿地的感情也与日俱增。记得凡高给他弟弟提奥的信中写道:如果要生长,必须埋到地里去,你将在此发芽,别在人行道上枯萎了。石建勋正是把自己的目光锁定黄河口,把自己的感情投向黄河口,用自己的笔墨饱蘸黄河口,随着他把自己栽种地越来越深,一个新的画派—-黄河口湿地画派在这里发芽、生长,并逐渐走向成熟。黄河口湿地的重要元素:芦苇、菖蒲、柽柳、黄蓿菜、天鹅、丹顶鹤、鹭鸶、水鲜活在他的画中,形成他笔墨讴歌的主体。更有味道的是他不仅赋予了植物景观以情感、趣味,还赋予它们相当的精神性和思想性。他把自己宁静的心态,淡泊的情怀,昂扬的精神,宽阔的胸襟一一揉进黄河口湿地,使天人合一,人画融汇。画者因黄河口湿地新生,黄河口湿地因画者添彩。石建勋的黄河口湿地画作,成为了黄河口的一张名片,许多不了解黄河口的人,是看了他的画喜欢上黄河口的。本市人与外地交流,推介黄河口,也是以他的画作为解说黄河口的媒介。我不知道,是石建勋的画成就了黄河口,还是黄河口成就了石建勋。看来两者均有吧。
诗意地表达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是中国画的审美传统观念,这种传统的审美观念引导着画家进入更为高级的超世俗的诗性 境界。在石建勋先生的笔墨形态中,诗情支撑着画意,画意丰满了诗性,诗与画丰富了情感本体,达到了笔墨天成,神与物游,笔随心动,墨与情溢的境界,笔墨中弥漫着诗意,诗意之中又处处饱含着感情,彰显着灵性。
“诗画本一律,天工与清新”。石建勋的画充满了诗意,首先来源于他着眼于物象的精神实质和主观意趣,物与我,理性与感性,主观与客观相融相通。读前人的画,芦苇、菖蒲等物象一般给人以萧索、荒芜、漂泊的感觉,而在石建勋的黄河口湿地画作中,芦苇、菖蒲等作为主体物象,没有丝毫枯索的感觉,呈现的是一派劲节、温暖、和谐、蓬勃、宁静的意象。如他的《苇韵》,挺劲的芦苇在冰雪覆盖的水面上愈显劲节,根根芦苇构成了有节奏感的芦林,只只麻雀犹如一个个跳动的音符栖在芦苇的枝干上,舒适又惬意。《湿地蒲情》中,长着根根蒲棒的菖蒲一丛丛的在静静的水面上恣意生长,野鸭子一家,父母率领着三只雏鸭在菖蒲丛中游来游去,菖蒲给野鸭子一家创造了一个温暖、宁静、安详的环境。
在他的笔下,所有的景物都是有感情的,景物与鸟类之间都相依相偎,和谐共生。以情写景诗意生,他把对家乡的挚爱深情都投入到笔下的自然景物中去,情感的投注与融入,使他的画成了有形的诗,诗意荡漾,充满魅力。
画面的节奏、韵律,也是他的画充满诗意的基础。读他的画,感受到一种清晰的音乐节奏感,虚实有序,浓淡有秩,疏密相宜,气韵生动。整个画面辽阔而幽远,咫尺千里,而又主题突出。他在远近、疏密、实虚关系的处理上,十分精到。他说:“必须刻意求近,才能致远;必须强调疏,才能突出密;必须强调虚,才能突出实。”他的画作中,空白的运用堪称妙处,达到了无墨处皆成妙境的地步。比如《秋醉黄河口》中大片的空白延伸到画外,和主体物象形成鲜明的对比。空白处不仅是构成整体章法的一部分,而且还是最生动的一部分,给欣赏者提供了广阔的艺术想象的天地,还使作品的有限空间得以无限扩展,画面呈现巨大的张力,让人回味无穷。他的画中大大小小、丰富多变的留白与繁密不等的主体物象形成丰富地穿插和对照,画面既主体突出又松活流畅。他的画注重虚实结合,虚中有实,实中蕴虚,亦虚亦实,虚实相应。这其实是将画境引入诗境之中的便捷方法。他的画面的虚实、浓淡、远近构成了鲜明的节奏和韵律,观全局,节奏韵律完全来自于自然天工,无一斧凿痕迹。
笔墨的流畅于简括,是他画诗意淋漓的又一要素。用心品读他的笔墨,他的笔势更有流动感,更接近于张彦远说的“连绵不断”的笔法。从他的画前后对照来看,笔势显然由细密、繁多转向松厚、丰润、老到。尤其是由先前的缜密写实转向现在的简括写意。这是他画作笔墨的一大转变。他说,能用一笔画出的不用两笔,用减法画画,不用加法画画。《湿地仙境》,芦苇的画法寥寥几笔,比之前的简洁概括的多,而精神内涵却更饱满了。《香梦》中的两只水鸟静卧在有线条组成的芦苇丛脚下,在甜甜地酣睡,如梦如幻的画面,把人引入一片静幽的所在,慢慢让人进入画作的主题之中,沉醉于此不能自拔。画中芦苇的画法只剩下朦胧的了了几笔,但画的主题更明确、更集中、更彰显。“笔墨简洁处,用意最微”,(八大山人)简括的笔墨,以一当十,却更能削繁就减,传神达意。
“水管里流淌的都是水,血管里流淌的都是血”,(吴冠中)艺术作品是为了表达作者的情意,所有的技法都是为表情达意服务的。石建勋先生的黄河口湿地作品满溢着他对家乡黄河口的赤子之恋,诗意的笔墨很好地传达了他画作的主题,淋漓尽致地抒发了他对家乡的深挚感情。真挚浓烈的情感有如神助,会把他逐步带入艺术的化境。我们拭目以待。
作者:李榕桦(若水)山东省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东营市作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
山东省美协副秘书长
90年看过建勋先生的画册,特别是他画湿地的几幅巨制画作,很惊奇,气势宏大,笔法娴熟,特色鲜明,自成一家,发展壮大可成立自己画风和画派。
—— 刘曦林 中国著名美术评论家
第一次看到建勋老弟画集,是在济南的齐鲁宾馆,他的画太棒了,特别是表现黄河口题材的,耳目一新,自成一派,幅幅精到,想必下了很大功夫,细看耐人寻味,如再精心研究探索必将在这方土地创作更大辉煌。
——梁文博 山东艺术学院教授硕导,山东美协副主席
建勋先生是我的同道好友,在繁忙的教学之余,努力创作,笔耕不辍,创作出了许多优秀的作品,特别是以家乡黄河口湿地为题裁的一批作品,更是风格鲜明,别具特色,在齐鲁画坛荡起一缕清新之风。同时,建勋先生身先士卒,团结众友,创建了黄河口湿地画派,为东营乃至山东的美术事业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王居明 中国画学会创会理事
画为心声,石建勋道友师造化,得心源。怀着对家乡的深情厚谊,默默耕耘画坛三十年,画作笔墨酣畅淋漓,意随形至,笔墨至而气韵生。充分表达了画家与自然相契合之情怀。也正是画家长期与自然天地精神相往来,澄怀味象,坚守精神家园的写照。
——马澜 著名美术评论家 《笔墨》丛刊总编
焦点新闻网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未知)等(非焦点新闻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以下联系方式进行沟通:联系电话:15922557075(加微信请注明具体事宜)QQ:1579130097 邮箱:1579130097 @qq.com
如未与焦点新闻网本部进行有效沟通的事宜,本网将视同为未曾提前联系,并不能给予答复、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