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好,欢迎来到焦点新闻网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网站地图 联系投稿
  • 您现在的位置: 焦点新闻网 > 文化 > 列表

    中国美术馆的价值取向 展现现代美术发展轨迹

    责任编辑:admin  来源:互联网  发布时间:2013-05-22 14:10  浏览次数:
    2013年5月20日,“中国现代美术之路:与时代同行——中国美术馆建馆50周年藏品大展”在中国美术馆召开新闻发布会。作为国家美术的殿堂、国家美术馆的形象代表,自从建成对外开放以来已经走过五十春秋。自建馆初期就把收藏和研究作为立馆之本的中国美术馆,通过国家对艺术收藏的投入和许多著名艺术家与亲属以及各方面人士的无私捐赠,至今形成了上起宋元下至当代的重要美术作品的收藏序列,其中现代以来的中国美术是中国美术馆藏品重点和特色,无论藏品规模数量和艺术质量均为国内首屈一指。
      为了此次建馆50周年庆,中国美术馆的团队不得不从馆藏的超过十万件的作品中挑选出近660件的作品参加这个展览。半个世纪以来,中国美术馆曾举办了4000多场展览。而为了此次展览的“文献展”性,素有“中国美术第一墙”之称的圆厅展墙这次没有展出画作,取而代之的是中国美术馆50年来曾经举办过的重大展览的名称,以及参展艺术家的名字。范迪安说到:“展出一部二十世纪中国美术发展的历程是首要的,因为百年来中国美术的发展,一个是要让社会更多了解,让观众更多欣赏到这是我们民族艺术在古典时期,在很长时间的古代历史发展之后走向现代,走向当代的历程,这个历程应该是能够形成一种可以视觉、阅读、感受原作的体验。”中国美术馆馆长范迪安和他的美术馆团队力求准确的表达出作为国家美术馆应该塑造出的属于时代的文化与价值,或者说至少应该准确反映出作为国家美术馆如何制定和呈现出自身应有的价值取向。
      4000多场展览纪录和现代美术的发展轨迹
      不同于一般的纪念性展览,或其他的专题和断代的展览,中国美术馆团队这次想述说的是一部可视可信的美术史。此次展览全部依托中国美术馆的馆藏精品,在以往学术研究和展览陈列的基础上,突破先前模式,以美术的历史演进为轴线,以传承与引进、苦难与抗争、探求与拓进、主人与家园、反思与开放、多样与繁荣六部分展开一百多年来中国现代美术的历史叙事。
      “中国美术馆过去举办过很多展览,比如在建馆四十年的时候就举办过馆藏作品相对固定长期的陈列展。近十年来也举办过很多藏品专题的陈列,我们一直有意愿一定要做一个能够反映中国现代美术历程的,又是和中国美术馆自身的工作性质、责任完全符合的藏品,所以就从藏品中遴选,遴选可以说是非常难以割舍的遴选。因为中国美术馆现在的藏品总量超过十万件,十万件里边有将近四万件属于造型艺术类的作品,即国画、油画、版画、雕塑等等;还包括一部分书画、专科,此外大量的民间艺术藏品,还有部分国际艺术藏品,以及有非常精美古代书画作品。从几万千的藏品中遴选接近660件作品参加这个展览,就是挑选1/60,甚至不到。”中国美术馆馆长范迪安说到。
      此次展览期间,素有“中国美术第一墙”之称的圆厅展墙将没有展出画作,取而代之的是用大量的历史文献和美术资讯构成一个阅览空间,迎面陈列的是毛泽东主席题写的“中国美术馆”的手书原大复印件,在37米长的弧面墙上,展示了50年来捐赠者的姓名和数百个重要展览的名称,以表示对捐赠者功绩的铭记。另外还有大量的档案文献和当年的展览请柬、门票,6个互动触摸屏上的各类藏品以及虚拟展厅资料,供观众作观赏展览之后的延伸阅读,使美术馆的历史文献有机融入中国现代美术发生和发展的历史。
      “在这次展览中结合了文献展的因素,向公众提供中国美术馆诞生和现在开展的一些建设的文献资料,特别把美术馆圆厅长达37米的一面墙拿出来,让美术家和观众朋友们在这里可以共同来感受国家美术事业的历史发展。整个展览应该说就是两大块:一个是构成历史的线索,反映中国现代艺术之类;第二个是展示大量文献,了解新中国国家美术事业,特别是国家美术馆事业的发展。”范迪安说到。
      美术馆如何与时代同行?
      50年前,1963年的6月,国家主席毛泽东为中国美术馆题写馆名,确立了她作为国家美术博物馆的地位与性质。事实上,20世纪早期前往西方学习和考察的艺术家与学者在认识西方艺术的同时,已经注意到欧洲各国艺术博物馆的文化重要性,并在引进艺术西学之时呼吁美术馆的建设,但在20世纪前半叶动荡的岁月里,美术馆建设举步维艰。直到1961年,尚在施工期的中国美术馆就开始征集作品,到1962年开馆时已积累作品近5千件。馆内档案显示,最早收藏的是林风眠、傅抱石和石鲁三人的国画。
      在本次“建馆50周年大展”的藏品中,第一部分“传承与引进”作为开篇,包含了19-20世纪之交的大师、岭南画派的变革、西画先驱、京派传承、齐白石的世界等内容,涵盖了世纪转型时期美术变革的丰富性。第二部分“苦难与抗争”则展现了中国美术对民族忧患和奋争的叙事。包含有充满血泪的中国画鸿篇巨制《流民图》;也有动人心弦的油画作品《奏出人间的辛酸》、《七七的号角》;还有许多针砭时弊,一针见血的漫画作品如《磨好刀再杀》、《三毛流浪记》;更有与左翼文学结合紧密的大量书籍装帧;但数量最大,占据主角位置、散发巨大激情与感染力的应是新兴木刻。第三部分“探求与拓进”,重点包含了现代风格的初探、油画的扎根与生长、40年代名家之风和走向西部以及延安美术新貌等篇章。第四部分“主人与家园”则是揭开新中国美术的篇章,从新中国诞生到劳动者之歌、江山如画,从国家风采到红色记忆,充分展现出社会主义美术的时代新质。第五部分“反思与开放”包含从伤痕与反思、民族之魂、铭记历史三个板块来表现中国美术在改革开放新时期的蓬勃生机。第六部分“多样与繁荣”则展现了当代美术在新的文化语境下的多元视角,既有主旋律的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成果,又有各种富有创新和变革精神的现代形式的探索。
      六大部分藏品清晰可见的收藏脉络,俨然一部20世纪以来的美术史。中国美术馆副馆长梁江介绍说,50年来,在不断的积累中,尤其缘于许多著名艺术家和亲属以及各方面人士的无私捐赠,中国美术馆的藏品规模日益扩大,收藏的目标也更加明确,就是要努力建构20世纪中国美术的发展序列并通往未来。而收藏的视野和焦点总是随着学术研究的深入而不断明确,随着美术界对中国美术的现代进程、现代转型和“现代性”等重大问题研究的延展,对历史的观照有了新的文化视角,对历史现象有了新的学术评判,这增加了察访、寻找、联系和收藏的紧迫感,也更加明确了收藏的重点和选择的标准。尽管支持收藏的条件还不尽完备,尽管许多作品或淹失于战争和动荡的岁月,或已由其他公、私机构所藏,中国美术馆的藏品积累仍然是最为充实的,其中许多历史时期的重要代表尤有份量。
      但美术馆的功能不仅是描写历史,还要关照当前。范迪安认为,美术的发展是向未来延伸的,“特别是新的国家美术馆有13万平米的空间,我们的库房要保证30-50年,我们展示的空间除了展示馆藏作品之外,还要为未来留下空间,这些都是总体的规划。”
      “我想作为国家美术馆肯定是保证两点:第一,当然要关注包括当代艺术在内的整个中国美术的总体状况。实际上我们也有这方面的收藏,有刘小东的作品、曾梵志的作品等。当然有一些艺术家也很有成就,很有影响,但是由于各种原因目前还没有藏品在我们这里,但是我们是把他们列入到我们的藏品收藏的计划里,争取条件。大家也都知道今天藏品资源成为整个市场竞争的、热手的对象,所以也有待于不断地为它创造条件;第二,我一直这么多年坚持讲的,当代艺术是非常活动的动态,它有许多是非常原生态的或者初生态的,作为美术的收藏难就难在如何能够站在历史的眼光下来选择,来争取收藏,既要争取又要认真地用学术的眼光来选择,所以我们对整个当代艺术各种现象也是保持着学术的追踪,力求能够选得比较多,能够为后人留下这些作品。”范迪安说到。
      不仅如此,“与时代同行”还包括进一步的打开国际视野。中国美术馆在建馆50年过程中,见证、参与和推动了中国美术的发展,在这个过程中有许多美术大师,重要的活动、展览、研讨会,展览中的获奖作品在这里面与观众见面,有的成为美术馆的藏品,而美术馆注重公共服务,通过开展工作教育,形成了与公众共享的一个文化的问题。副馆长梁江提到,美术馆坚持引进来、走出去,开展了大量的国际艺术交流活动,特别是在改革开放的初始年代,中国美术馆引进了大型、西方的、古典到现代的艺术展览,为中国美术打开国际视野提供了非常重要的机会。在范迪安看来:“百年来中西文化相互认知的逆差至今仍然严重,国际艺术学界特别是西方对百年中国美术的了解总体相当不足,因此美术馆必须承担起以作品‘实体’为依据的有效言说。”

    焦点新闻网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未知)等(非焦点新闻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以下联系方式进行沟通:联系电话:15922557075(加微信请注明具体事宜)QQ:1579130097 邮箱:1579130097 @qq.com

    如未与焦点新闻网本部进行有效沟通的事宜,本网将视同为未曾提前联系,并不能给予答复、解决。

    热点新闻News
  • 上一篇:王潮歌逆袭梨园行:站在体制之外 博弈地方力量
  • 下一篇:看英国人如何拍历史剧:杜绝戏说成分却能借古讽今
  • 关于我们 投稿联系 投稿说明 免责申明 联系我们 广告服务 招聘信息 网站地图
  • Copyright@2016-2021 Eastyule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焦点新闻网 版权所有